原標題:幾乎所有活着的房企,都在瞄準康養

(文/張志峯 編輯/馬媛媛)人口老齡化已經被公認爲21世紀重大世界性社會問題之一。

據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從輕度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隨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相關機構和產業也都在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入康養產業藍海。

特別是房地產開發行業正處於歷史的低谷,幾乎所有活着的房企都在謀求多元化產業協同發展,康養就是其中之一。

億翰股份康養產業事業部總經理張小兵在日前的“2022中國產業資源戰略峯會”上總結稱,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已經從快速佈局搶佔點位的時代,逐漸向精細化運營時代發展。

而在這一階段,房企等民營資本的參與是關鍵一環。

“我們在重資產的比拼上必然無法與動輒數十億元的險資相抗衡,因此只能比拼服務,利用自身在房地產相關領域積累的優勢,在精細化、標準化的服務中佔據先機。”綠城康養集團副總經理楊滿珠向觀察者網表示。

97%老人選擇居家或社區養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多數老年人選擇的是居家和社區養老兩種模式,並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而居家養老往往又依託於社區養老。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指導推動各地在區縣層面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範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牀位308萬張,分別佔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數和牀位數的88.9%、38%。

目前,康養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國家隊”+“險資隊”+“其他隊”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國家隊是產業發展穩定器,代表政策和市場發展趨勢。

險資則憑藉龐大的資金規模以及自身與養老保障體系的天然契合,紛紛將養老服務併入保險主業之一,早早佔據市場先機。

而“其他隊”往往最能代表市場力量。

其中,作爲“家”或者“社區”的建設者,房企自然成了康養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拼服務”也是一種選擇

隨着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康養領域的市場還在擴大,競爭也同樣激烈,各個企業的佈局方式差異化較爲明顯。

有行業人士告訴觀察者網,房企最早接觸康養,幾乎都是作爲地產主業的延伸,從完善自己產品和服務體系開始的,以增加自己的房子的競爭力。因此,樓市行情越差,房企對於康養產業的投入反而越大。

如今,房企更是由於流動性危機不斷加深,不得不暫時“放棄”主業,將主要目光投向物管、康養、商管等輕資產運營領域,以期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展新賽道。

如綠城、萬科、復星等幾家佈局康養較早的房企,已經形成了較爲完善且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

“就目前而言,泰康、太平洋、平安等頭部險資的目標客羣是金字塔頂端的羣體;國家隊的服務內容更多是具有普惠型養老性質,主要針對佔據多數的大衆羣體;而位於金字塔腰部的人羣,纔是包括房企在內的其他社會資本目標客戶。”楊滿珠介紹稱。

從投資方式上來看,各家企業也有不同看法。

在綠城看來,在重資產的康養機構建設方面,很少有民營資本能夠與動輒出資幾十億元的險資相抗衡。

因此只能比“拼服務”,利用自身在房地產相關領域積累的優勢,在精細化、標準化的服務中佔據先機。

“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成爲全國第一的輕資產康養服務運營商。”楊滿珠表示,綠城也不排除去拓展部分好的公建民營項目,或者是租賃一部分好的物業來做,通常經營權限在15年至20年。

楊滿珠透露,綠城康養髮展到現在已有10年時間,開業項目有10家、6000多個牀位。

康養體系多元化

相較於綠城,復星的優勢更偏向於對於康養“生態圈”打造,利用自身地產及醫療、保險、文旅等優勢爲康養產業賦能。

復星康養總裁助理梁傑向觀察者網舉例稱,如與復星醫藥共同建立合資公司,合力打造康復護理項目,有了專業的醫療體系,才能打造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的生態閉環。復星康養利用核心能力及優勢,去撬動整個復星的資源、政府的資源、資本市場的資源、以及全球優質合作伙伴的資源。

再如與保險業務端的復星保德信、復星聯合健康險展開合作,幫助康養業務迅速擴大規模和市佔,養老通過高端線下場景營建和服務保障,爲保險負債端撬動提供助力,形成互相促進的正向循環。

事實上,醫療與保險恰恰也是居家養老的最大痛點。

無論是養老資源焦慮、財富焦慮、尊嚴失落、子女負擔、孤獨等心理困擾,還是健康誤導、就醫問診困難、專業上門護理難尋、失智易受護工欺負等,都是長久以來康養產業發展緩慢的一道壁壘。

而作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中的重要成員,佔據了先天優勢的險資,也是最早開拓“醫養結合”模式,並付諸行動的機構。

如泰康保險,2007年就提出醫養結合概念,啓動養老社區業務佈局,將虛擬的保險支付與實體醫養服務相結合,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

再如平安,憑藉自身龐大的資金實力,打通與養老相關的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十大場景問題,提出“一站式居家養老”。

從這一點來看,同樣作爲複合型企業的復星,幾乎再走與險資同樣的康養佈局道路。

在談及企業未來可能的業務新方向時,梁傑坦言,養老行業跟其他的行業並無二致,企業的核心都是回報。

有資深行業人士向觀察者網指出,無論康養生態圈還是所謂的一站式養老,都代表着傳統康養模式不斷趨向產業化與多樣化,養老服務模式、農村集體養老模式、月子中心模式等新型康養模式不斷湧現,呈現出市場更加細分化、服務內容專業化、全家庭體驗產品多樣化等特徵。

他預計,未來將有更多來自不同產業鏈條的民間資本,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參與其中,共同爲改善民生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