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赵姗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趋势下,算力作为转换数据价值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主角,是新发展格局下衡量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一,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底座”不断被夯实。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今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契机。

近十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解锁了多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场景,驱动了人工智能行业相关的计算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算力白皮书(2022年)》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智能算力总规模达113EFLOPS,占全球总算力规模的22%。人工智能研究组织OpenAI指出,高级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算力每3.43个月将会翻十倍。在此背景下,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面对未来算力需求的飞速增长,我国算力发展格局日趋明朗。人工智能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建好、用好算力基础设施。

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也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多个国家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算力布局日益优化,已基本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核心区域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协同补充的发展格局。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成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450个,智算中心超过20个。在全球算力分布中,中国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中国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27%和26%。

眼下,算力正从计算走向智算。智算,简单来说就是专门服务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计算中心,是目前主流的算力中心之一,能够为人工智能计算提供所需的专用算力,为计算基础设施带来新的建设方式。智算中心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底层基础设施形态,也因此被推向发展新高地。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算力增长近百倍,智能算力在整个融合算力中的占比达到了40%,未来可能会更多。智算中心承载以模型训练为代表的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尤为适合实施“东数西算”。以智算中心为算力“底座”,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协同合作,将是我国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业内专家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替代原来的“铁公基”成为新时代的新基建,成为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人工智能无疑是这个时代驱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继续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更好地筑牢数实相融的智算底座,不断激发算力“引擎”赋能效应,是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