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趙姍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的趨勢下,算力作爲轉換數據價值的生產要素,已成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新主角,是新發展格局下衡量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當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已建成全球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之一,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和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算力“底座”不斷被夯實。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數達到185.4萬個,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啓動建設多條“東數西算”幹線光纜。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臺,算力總規模超過15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隨着今年我國“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啓動,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發展契機。

近十年來,計算機視覺技術、語音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解鎖了多個行業的人工智能場景,驅動了人工智能行業相關的計算量快速增長。根據《中國算力白皮書(2022年)》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智能算力總規模達113EFLOPS,佔全球總算力規模的22%。人工智能研究組織OpenAI指出,高級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算力每3.43個月將會翻十倍。在此背景下,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面對未來算力需求的飛速增長,我國算力發展格局日趨明朗。人工智能產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首先是建好、用好算力基礎設施。

建設算力基礎設施也已成爲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多個國家的戰略選擇。目前,我國算力佈局日益優化,已基本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核心區域協調發展,中西部地區協同補充的發展格局。數據中心和通信網絡成爲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在用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超過450個,智算中心超過20個。在全球算力分佈中,中國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其中,中國基礎算力、智能算力佔全球的比例分別爲27%和26%。

眼下,算力正從計算走向智算。智算,簡單來說就是專門服務於人工智能的數據計算中心,是目前主流的算力中心之一,能夠爲人工智能計算提供所需的專用算力,爲計算基礎設施帶來新的建設方式。智算中心作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底層基礎設施形態,也因此被推向發展新高地。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算力增長近百倍,智能算力在整個融合算力中的佔比達到了40%,未來可能會更多。智算中心承載以模型訓練爲代表的非實時性算力需求尤爲適合實施“東數西算”。以智算中心爲算力“底座”,在我國東西部地區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的算力協同合作,將是我國推動“東數西算”工程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業內專家認爲,在數字化時代,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替代原來的“鐵公基”成爲新時代的新基建,成爲經濟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動力。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人工智能無疑是這個時代驅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繼續夯實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更好地築牢數實相融的智算底座,不斷激發算力“引擎”賦能效應,是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