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網站(下稱“銀登網”)不良貸款轉讓專區顯示,9月21日,平安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中信銀行天津分行均發佈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記者統計發現,9月以來,銀登網公開披露的銀行不良資產轉讓信息已達25條,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從不良資產轉讓金額來看,今年以來有多筆不良資產實際成交金額不足1折。

多筆不良資產低於1折成交

9月21日,平安銀行發佈的個貸資產包招商公告顯示,該銀行擬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下稱“銀登中心”)以公開競價方式向有資質的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轉讓青島分行64戶734筆個人不良債權。債權金額達1.68億元。據瞭解,該不良資產包中債務人均爲個人,貨款用途均爲經營類,擔保方式均爲信用,目前部分債務人可聯。

此外,記者注意到,當天還有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中信銀行天津分行也發佈了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涉及金額分別爲8.97億元和18.04億元。

記者統計發現,步入9月以來,銀登網上已公開披露25條銀行不良資產轉讓信息,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以來,已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發佈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從不良資產轉讓金額來看,實際成交金額整體上有所降低。記者發現有多筆不良資產實際成交金額不足一折。

例如,光大銀行6月29日發佈的關於福鑫2022年第四期不良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結果公告顯示,其中原始金額爲14.92億元的個人信用卡貸款不良資產,實際轉讓金額爲1.3億元。根據銀登網數據統計,光大銀行福鑫2022年四期不良信貸資產收益權共計成交原始金額100.14億元,實際成交金額僅9.37億元。

某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不良資產的實際收購價格與資產質量有關。“比如,一個信用卡類的不良資產包,如果這些客戶裏面年輕人居多,有固定職業者居多,那麼價格就會高一些,如果其中可聯繫的客戶較多,價格還會再高點。”王強表示。

加大轉讓力度

今年以來,銀行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變得較爲活躍。銀登網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9月13日,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的機構達到578家,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含分行)機構數爲18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含分行)機構數爲228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含分公司)機構數爲114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機構數爲49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機構數爲5家。

除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外,部分民營銀行也開展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7月28日,浙江網商銀行出讓一筆包括個體工商戶貸款、小微企業主貸款、其他個人經營性貸款的不良資產包,受讓方爲中航信託。該不良資產包的資產原始價格爲5.33億元,實際則以5300萬元的價格成交。

銀登中心發佈的《2022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爲148.1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43.5億元。

具體來看,在平均折扣率方面,批量個人業務平均折扣率從去年二季度的14.9%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3.1%;單戶對公業務平均折扣率從去年二季度的57.4%降至今年二季度的56.7%。在本金回收率方面,批量個人業務本金回收率從去年二季度的27.5%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9.8%;今年二季度單戶對公業務本金回收率爲70.2%,與去年同期持平。

對此,王強指出,影響不良資產折扣率和回收率的因素較多,單戶對公貸款一般會有抵押品或質押品,資產回收壓力相對較小,處理週期更短,因此,對公不良貸款轉讓的折扣率和回收率往往較爲穩定。

擴大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除不良資產轉讓業務外,多家銀行也積極探索多種方式處置不良資產。今年已有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10家商業銀行發行20餘筆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金額超50億元。

例如,中信銀行日前發行惠元2022年第二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爲4.48億元,基礎資產爲不良信用卡債權,全部未償本息費餘額爲41.32億元,預計回收總額6.82億元。單筆貸款平均本息費餘額3.17萬元,單筆貸款平均預計回收額0.52萬元。

招商銀行也積極運用多種途徑化解風險資產,招行中報顯示,上半年共處置不良貸款271.30億元,其中,常規覈銷111.14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77.78億元,清收61.46億元,通過抵債、轉讓、重組上遷、減免等其他方式處置20.92億元。

此外,爲進一步拓寬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和方式,助力商業銀行提高不良資產處置速度和效率,銀保監會此前發佈《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了試點銀行開展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

來源: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