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本网评论员 喻娟 孔静

近日,在贵阳出了一条有关志愿者的“带色”新闻:有人在“贵阳xx群”内晒出给隔离区女生送饭,再趁机提出性要求的聊天记录,引起不良社会影响。9月22日,经过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并非该市志愿者,而是为寻求刺激,刷存在感,在微信群内发表低俗言语,内容污秽,抹黑志愿者形象。

9月3日,贵阳进入了全城静默状态。9月4日,贵州省发布了《“同心抗疫·志愿黔行”——致全省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倡议书》。全省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志愿温情迎战疫情。截至9月14日,贵阳全市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累计77.3万余人次,服务群众4070.3万余人次,服务点位1.8万余个。

这些志愿者放弃小家,放弃休息,为民忙碌,保证了一座“静默之城”的正常运转,市民生活的井然有序,是他们连接了从党和政府到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静默生活中极其优美动听的一个音符。他们以“志愿者”之名奔波在各个居民需要的角落,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转化为无私奉献的志愿行动。

志愿者们将志愿活动视为神圣的奉献行为,是纯爱心的体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要求,按要求执行任务,按规定提供服务,注意自身一言一行,理解居民的心情。所有的居民,都应该感恩每一个志愿者,体谅他们工作的难处,感恩他们的付出,而不是对他们进行伤害和亵渎。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少不了志愿服务,疫情期间的志愿者更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是奉献、爱心的“代名词”,在疫情期间,志愿者更是抗疫的英雄。你我他,能加入是一种光荣,不能加入,就请为他们喝彩,请别伤害。

志愿者应该被尊重,也必须被尊重。发生在贵阳疫情防控期间的这起事件,对志愿者构成了伤害,不仅性质极其恶劣,而且不能被原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