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冰粉凉虾、豆米粑粑、米花糖、一根面……在云南大理巍山古城的常态化小吃街上,游客不仅可以体味巍山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尽情享受各种美味小吃。

(在巍山古城的常态化小吃街上可以品尝到各种巍山小吃 李映青 摄)

巍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吸纳融汇了南诏文化、中原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回族文化等,形成了极富个性的地方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2011年,巍山县被中国烹饪协会认证为“中国名小吃之乡”。巍山小吃以品种多样、做工精细、风味独特而著称,蕴涵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饮食的“活化石”,全县有名特小吃24个系列、350多个品种,耙肉饵丝、过江饵丝飘香海内外;南诏一古面、青豆小糕、凉粉、米线等地方特色小吃远近闻名;蜜饯、咸菜、牛干巴等老字号名特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巍山耙肉饵丝 供图)

(巍山一根面 供图)

巍山县政协副主席、云南南诏研究中心主任只廉清介绍说,近年来,巍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城特色城镇、美丽县城、大理新区等建设,改造古城,美化环境,着力打造中国南诏美食之都,每年举办小吃节(自2011年起,共举办十届小吃节),发展小吃产业,打造“小吃天堂”,巍山小吃“人气爆棚”。

据统计,巍山现有全县从事食品流通、餐饮、小吃共2161户,从业人员6506人,年营业收入44424万元;巍山籍人员在外从事餐饮业约724户,从业人员3620人,年营业收入约66144万元,并且带动相关产业将近30亿元的产值,2021年荣获全国“地方劳务品牌”和“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荣誉称号。

“巍山小吃走天下,天下小吃在巍山。我们一方面培植提升巍山特色小吃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地著名小吃落地巍山,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小吃产业发展”,只廉清说。

云南财经大学张立莉博士认为,小吃是大产业,亦是大民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沙县人开始大规模外出经营小吃。而今,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超8.8万家,遍布全球62个国家,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她认为巍山县应该借鉴川渝、西北、潮汕、闽南等地小吃发展先进经验,依托关巍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构建下关巍山15分钟生活圈;加快制定《巍山县名特小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或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巍山名特小吃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加强名特小吃品牌化、市场化、连锁化、产业化、数字化、智慧化提升运作,联合“政、智、商、资、产、媒”六方合力。产业融合联动聚集,打造多元消费需求导向的“综合文旅农康美食消费场景”,依托夜间经济打造名特小吃主题活动,开展“夜游”主题观光、“夜娱”体验、“夜品”特色餐饮 、“夜购”时尚消费,打造夜间文旅消费融合模式;加强巍山县市场化项目融资,构建名特小吃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给予授权商户融资贷款、财政贴息等倾斜,为上下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多元、多层次的融资保障;优化区域小吃和美食营商环境。提升巍山名特小吃资源价值化、价值品牌化、品牌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景体验化,讲好巍山名特小吃背后的南诏发祥和民族文化故事,推动巍山名特小吃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认为,巍山小吃产业的提升改造要秉持“小小吃、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做好“小吃”这篇大文章,解决好“吃什么、谁来吃、怎么吃”的问题,在健康、安全、特色上下功夫。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