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月上市險企保費榜|九大上市險企保費總計2.12萬億元,人身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1.05%,財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10.25%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實習記者 宋欽章    每經實習編輯 馬子卿    

九家上市險企(含上市公司旗下保險公司,下同)2022年1-8月保費收入均已出爐。2022年1-8月,九家上市險企實現保費收入2.12萬億元,同比增長3.99%。

分板塊看,財險延續相對高景氣,人身險則持續承壓。數據顯示,11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1.4萬億元,同比增長1.05%;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203.48億元,同比增長10.25%。

從單月保費看,幾家壽險公司8月保費增長分化,除太平人壽、中國人壽同比增長,其餘大型壽險公司8月保費面臨增長壓力,其中,人保壽險8月保費同比下降達50.8%。

一位不具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8月份的總保費還是有些壓力,但是可以看到部分公司的新單趨勢要明顯優於總保費情況。目前已有公司開始了開門紅前期的準備工作,四季度開門紅整體的情況還不確定。”

銀保監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570.7萬人,較2021年底的641.9萬人繼續減少了71.2萬人。

對此,上述分析師指出,“保險公司人力整體確實仍是下降態勢,但是降幅已有一定的收窄的,對新單的影響也在減弱。”二級市場上看,保險股8月份仍保持低位震盪,行業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

上市險企保費總覽

九大險企1-8月總保費同比增長3.99%

2022年1-8月,九家上市險企或旗下保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1205.60億元,同比增長3.99%,1-7月該數據同比增長4.22%。

從具體公司看,2022年1-8月,中國人保保費同比增長9.89%,保費增長排名第一;國華人壽同比增長9.29%,排名第二;中國太保同比增長7.13%,排名第三。從保費規模看,中國平安1-8月保費爲5427.48億元,中國人壽保費爲5054億元,分別排名第一、二位。

1-8月人身險排行榜

太平人壽、中國人壽保費持續小幅增長

11家人身險公司包括7家壽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太平人壽、國華人壽),2家健康險公司(平安健康險、人保健康險)、2家養老險公司(平安養老險、太平養老險)。2022年1-8月,11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14002.11億元,同比增長1.05%。

具體看上述11家人身險公司數據,2022年1-8月,平安健康險以19.74%的保費增速排名第一,人保健康險、太平養老險分別以17.22%、17.21%的保費增速排名第二、第三。平安養老險保費同比下降15.42%在該榜單中繼續墊底。值得一提的是,國華人壽1-8月保費增長9.29%,較1-7月18.00%的增速有明顯下滑。

從幾家大型人身險公司來看,1-8月保費增長明顯分化。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782.83億元、1729.56億元、1210.9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32%、3.95%、1.81%;太平人壽、中國人壽自上期保費增長轉正後繼續保持小幅增長,1-8月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099.04億元、5054.0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59%、0.22%;平安壽險實現保費收入3237.52億元,同比下降2.51%。

8月人身險排行榜

人保壽險8月保費同比下降50.80%

2022年8月,11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058.11億元,同比下降5.39%;環比增長6.38%,2022年7月份,11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同比增長3.95%。

具體來看,人身險公司8月保費漲跌互現。太平養老險實現保費5.59億元,同比增長25.72%;平安健康險實現保費10.98億元,同比增長12.95%。太平人壽、中國人壽分別實現保費88.53億元、358億元,同比增長4.27%、1.13%。

其餘人身險公司8月單月保費同比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人保壽險8月保費同比下降50.80%,在上市人身險公司中本期降幅最大,另一家人保旗下子公司人保健康險保費下滑4.50%。國華人壽8月保費同比下滑37.75%,此外,新華保險、平安壽險、太保壽險幾大壽險公司8月保費同比均下降。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在報告中指出,各公司保費增速環比7月均有所回落,預計主要是由於退保率提升所致。預計三季度各公司NBV(邊際新業務價值,指新增的一元保費對公司淨利潤的價值貢獻)及新單保費仍將承壓但降幅有望邊際收窄,同時各公司在積極備戰四季度開門紅,有望推動新單銷售及NBV增長。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在研報中認爲,8月總體面臨增長壓力,預計主要爲前期承保業務質量不佳導致繼續率下滑的影響。人保壽險8月單月首年期繳同比下降4.5%,個險仍然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躉交保費減少8億,主要爲個別業務承保不成功導致的一次性負貢獻;期繳續期同比下降23.0%,業務質量承壓。

開源證券則在報告中分析指出,中國人保人身險板塊7月年累計長險首年保費469.2億元、同比增加18.5%,8月單月長險首年保費0.7億元、同比下降96.1%,預計受壽險公司躉交出現一定規模退保,8月躉交保費轉負導致。

從環比數據來看,人保壽險8月保費環比下降超四成,太保壽險、中國人壽、中國太平8月保費環比分別增長26.74%、19.73%、14.95%。

1-8月財險排行榜

太保財險同比增長12.18%

納入榜單中的6家財險公司包括平安財險、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太平財險、衆安在線、大地保險。2022年1-8月,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203.48億元,同比增長10.25%,1-7月該數據爲同比增長9.91%。

2022年1-8月,龍頭險企財險保費延續較快增長,太保財險、平安財險、人保財險、“老三家”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179.86億元、1953.48億元、3402.47億元,同比增長12.18%、11.57%、9.81%。衆安在線、大地保險、太平財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56.46億元、319.67億元、191.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01%、6.16%、3.39%。

開源證券在報告中表示,受各地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帶動,預計車險景氣度有望維持。

8月財險排行榜

衆安在線同比增長34.91%

2022年8月,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85.02億元,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2.3%。2022年7月,6家財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10.64%。

從具體公司看,六家上市財險公司8月單月保費均同比增長,人保財險8月保費323.98億元,同比增長8.78%,其餘公司均爲兩位數增長。太平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大地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2.18億元、245.36億元、129.59億元、36.74億元,同比增長22.49%、16.35%、13.13%、12.73%。

對於財險公司保費增速延續高速增長,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在報告中指出,主要得益於汽車產業鏈的持續恢復以及購車稅優政策舉措的效果持續顯現,使得車險保費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後續隨着汽車產業鏈的繼續恢復、國家繼續大力刺激汽車消費、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持續提升,有望帶動汽車銷售繼續改善,進而推動車險保費和市佔率的穩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衆安在線8月保費27.17億元,同比增長34.91%,增長排名第一。開源證券在報告中對此分析認爲,衆安在線8月保費爲歷史單月次高保費平臺,超此前預期,連續六月環比增長,考慮到後續基數有所降低,同比增速有望維持。

非車方面,國泰君安非銀團隊在報告中預計各家公司策略有所分化,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預計實現兩位數的非車增長,而人保財險預計繼續堅持控制業務品質,同時受到單月政策性業務(如農險)項目招標節奏的影響,單月非車險同比增長7.9%。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在報告中預計,今年以來各公司持續拓展優質非車險業務、加強對非車險業務結構的調整,通過“降損+減賠+賦能”等措施不斷提升非車險業務質量,進而推動非車險業務盈利能力持續增長,預計全年非車險業務盈利能力有望超預期。

從環比數據看,衆安在線、太平財險、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分別環比上漲12.51%、4.00%、3.91%、2.15%,太保財險、大地財險環比下降1.83%、3.06%。

保險股8月市值環比變動

市值增長1361.37億元

二級市場上,8月九大公司市值2.29萬億元,較7月末增長1361.37億元。具體而言,在港上市險企衆安在線市值反彈,上漲15.98%,此外,中國人壽上漲10.15%,其餘上市保險公司8月漲跌互現,幅度均不超過1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8月上市保險公司保費數據發現,從各家保險公司負債端情況看,依舊延續了壽險承壓、財險高增長的態勢。

對於確定性高的財險行業,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在報告中認爲,財險業務仍處於“量質齊升”發展階段,後續車險及非車險業務均有望保持較好發展,下半年隨着新能源汽車銷售持續增長、三季度自然災害影響遠好於預期等因素影響下,財險業務全年將實現保費規模和盈利雙升。

對於行業轉型持續深化的壽險行業而言,券商也綜合分析了短期壓力、以及開門紅等利好影響。如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在報告中認爲,隨着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行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各公司持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和代理人能力提升,通過健康管理、高端及居家養老等特色化的服務賦能新單銷售,後續隨着穩增長政策出臺、基數逐季走低、市場對經濟和相關風險的情緒修復,有望推動壽險新單銷售,同時四季度的開門紅行情值得期待,預計有望扭轉NBV持續大幅負增的局面。

開源證券在報告中預計,2022年下半年受基數、轉型效果微顯等原因NBV同比降幅或有所收斂,但收斂幅度或較小,環比上半年改善可能性較低,全年改善預計較小。該券商認爲,2023年開門紅預期或受2022年基數及轉型效果顯現成爲市場關注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