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日前,上海银行保险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十年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银行保险业始终深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十年来,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在不断强化夯实,上海银行保险市场的发展成果也备受瞩目。

9月22日,在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上海保险同业公会联合举行的“辉煌巨变这十年——上海银行业保险新闻通气会”上,对外公布了上海银行保险业十年成绩单。数据显示,十年来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年均增速达到双位数;保险市场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已经接近发达保险市场的人均保险深度和密度,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风险保障。

“上海银保监局始终坚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推动上海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立足四个放在、强化四大功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在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上海高地方面,积极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截至8月末辖内制造业贷款1.23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长96%;推动成立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已为12家集成电路重点客户提供保障金额近7千亿元;打造大都市型普惠金融,7月末全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80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在当日的发布会上介绍。

而上海金融保险市场的不断完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同日,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德安联人寿就对外宣布,公司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企业类型正式从中外合资公司变更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中信信托将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与去年底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后者由此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也是继友邦保险之后,国内第二家外资法人独资寿险公司。

在上海金融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中德安联正式完成股权变更,也证明了外资持续看好我国的保险市场。

十年打造银行保险新高地

“中德安联人寿1999年正式在上海开业,于去年成为中国首家由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安联集团发力中国市场的脚步也在加快,中德安联人寿致力于将安联的服务资源成功嫁接到中国市场上,为中国保险消费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中德安联人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春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中德安联人寿在国内保险市场的发展只是上海银行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22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披露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出上海金融脉搏的强劲。

数据显示,十年来,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持续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风险提示的“双录”工作,成立国内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累计完成调解3.41万件。成功上线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为上海市民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1亿元。稳妥有序推进上海车险综改实施工作,近九成消费者享受到车改后保费优惠。制定“10+N”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截至6月末辖内新市民贷款余额608亿元,提供新市民保险产品风险保障超6000亿元。

“十年来,上海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600多亿元。截至8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不良率0.85%,资产质量处于全国最优之列。前瞻化解钢贸授信风险,钢贸行业表内外授信余额较2012年初下降87%,为全国同类风险处置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稳妥推进部分非银类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处置,建立异地城商行三方会商机制,稳步推进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精准打击退保黑产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序推进风险攻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桥头堡”,上海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过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过100家,外资银行保险代表处77家。辖内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全国占比超五成,专营机构资产规模较十年前增长近6倍。同时,首创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通过创设自贸区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推动成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等举措,支持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联合苏、浙、皖、甬四局制定协同授信业务指引,会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办公室等单位,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到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4125亿元,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21%,较十年前上升了9个百分点。

“金融不仅为上海实体经济增长提供了宝贵的血液,也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面对今年以来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约5000人坚守岗位,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保障不断档;出台纾困融资工作机制,推进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截至7月末,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1741亿元,间接为260多万人提供就业支持;累计投放无缝续贷6000多亿元。”李虎介绍称。

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

在当日多位受访的银行保险机构人士眼中,十年来,上海银行保险业始终牢记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通过聚焦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金融和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在机构布局、产品服务、金融生态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在战略布局上,发挥集团优势,围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浦东引领区建设,第一时间出台行动方案,设立总行级三大业务中心,及时推进示范区、新片区乃至浦东地区的机构改革,提升机构经营能级,加大战略性资源投入;产品服务上,率先试点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合作项目,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数同业领先;高质量服务历届进博会,成为全面合作伙伴;探索综合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新模式,在黄金国际板、南向通、熊猫债、跨境并购等领域取得多项首单,基本建立起在岸—跨境—离岸服务体系。”工行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而作为总部在上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代表,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则指出,浦发银行全力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以浦东引领区建设为核心牵引,积极支持相关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落地,先后支持中国商飞公司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特斯拉超级工厂建设等。同时,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工具箱,先后落地多个长三角一体化专项授信业务,成功组建杭温铁路银团贷款,为苏州企业搭建首个联动模式全功能跨境双向资金池等。

“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主动融入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战略,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助力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更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新片区规划建设与服务配套,疫情期间首推针对临港新片区的普惠保险产品——临港新片区企业复工防疫保险;深度参与临港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建设,全面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世界级产业集群等方面主动作为,与区域内兄弟分公司共同打造科技赋能共同体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局。”9月23日,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表示。

事实上,十年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始终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推动金融资源更加聚力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以金融活水全面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比如,国内大型城商行之一的上海银行在当日会上就透露,该行十年来普惠贷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近3年复合增长率近60%,科创金融服务覆盖上海近4成“专精特新”企业、近3成高新技术企业,绿色贷款增速在全国24家主要银行中排名前列,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排名城商行首位;国内农商行代表的上海农商银行则持续深化对小微企业服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截至2021年末,对上海本地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05.43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超2.7万户。全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30亿元,客户覆盖上海市超30%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近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外,十年来,中国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作为主要承保人先后承保多个国内头部芯片工厂项目,为超过350亿美元的资产保驾护航;在生命科学产业领域,先后与194家医药企业合作承保研发药物临床试验保险370项,并为我国推进自主研发尖端医疗设备的应用过程提供保险保障。疫情期间出具首单我国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临床试验保险。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国内首创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重点关注及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相关企业,迄今共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271家,融资助贷71.3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