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日前,上海銀行保險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十年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銀行保險業始終深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十年來,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在不斷強化夯實,上海銀行保險市場的發展成果也備受矚目。

9月22日,在上海銀行同業公會、上海保險同業公會聯合舉行的“輝煌鉅變這十年——上海銀行業保險新聞通氣會”上,對外公佈了上海銀行保險業十年成績單。數據顯示,十年來上海銀行業資產和銀行貸款增長均超過140%,年均增速達到雙位數;保險市場深度從4.08%上升到4.56%,保險密度從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已經接近發達保險市場的人均保險深度和密度,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風險保障。

“上海銀保監局始終堅持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不斷推動上海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爲上海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立足四個放在、強化四大功能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在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的上海高地方面,積極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製造強國建設,截至8月末轄內製造業貸款1.23萬億元,貸款餘額增長96%;推動成立中國集成電路保險共同體,已爲12家集成電路重點客戶提供保障金額近7千億元;打造大都市型普惠金融,7月末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8000億元,年均增速超30%。”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在當日的發佈會上介紹。

而上海金融保險市場的不斷完善,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同日,總部設在上海的中德安聯人壽就對外宣佈,公司已完成股權變更登記,企業類型正式從中外合資公司變更爲外國法人獨資公司,中信信託將所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49%的股權與去年底轉讓給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後者由此持有中德安聯人壽100%的股權,成爲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也是繼友邦保險之後,國內第二家外資法人獨資壽險公司。

在上海金融保險業內人士看來,中德安聯正式完成股權變更,也證明了外資持續看好我國的保險市場。

十年打造銀行保險新高地

“中德安聯人壽1999年正式在上海開業,於去年成爲中國首家由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隨着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安聯集團發力中國市場的腳步也在加快,中德安聯人壽致力於將安聯的服務資源成功嫁接到中國市場上,爲中國保險消費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中德安聯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徐春俊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中德安聯人壽在國內保險市場的發展只是上海銀行保險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22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披露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出上海金融脈搏的強勁。

數據顯示,十年來,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並持續規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風險提示的“雙錄”工作,成立國內首家民辦非企業性質的行業糾紛調解中心,累計完成調解3.41萬件。成功上線城市定製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滬惠保”,爲上海市民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超11億元。穩妥有序推進上海車險綜改實施工作,近九成消費者享受到車改後保費優惠。制定“10+N”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截至6月末轄內新市民貸款餘額608億元,提供新市民保險產品風險保障超6000億元。

“十年來,上海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600多億元。截至8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業不良率0.85%,資產質量處於全國最優之列。前瞻化解鋼貿授信風險,鋼貿行業表內外授信餘額較2012年初下降87%,爲全國同類風險處置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時,穩妥推進部分非銀類高風險機構的風險化解和處置,建立異地城商行三方會商機制,穩步推進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精準打擊退保黑產等違法違規行爲,有序推進風險攻堅。”上海銀行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作爲我國金融市場的“橋頭堡”,上海也當仁不讓地成爲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的聚集地。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超過50家,外資省級分支機構超過100家,外資銀行保險代表處77家。轄內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全國佔比超五成,專營機構資產規模較十年前增長近6倍。同時,首創航運保險產品註冊制;通過創設自貿區創新監管互動機制、推動成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等舉措,支持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聯合蘇、浙、皖、甬四局制定協同授信業務指引,會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辦公室等單位,出臺金融支持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服務方案,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到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達4125億元,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的21%,較十年前上升了9個百分點。

“金融不僅爲上海實體經濟增長提供了寶貴的血液,也是上海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面對今年以來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上海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約5000人堅守崗位,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保障不斷檔;出臺紓困融資工作機制,推進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排憂解難。截至7月末,累計投放紓困融資金額1741億元,間接爲260多萬人提供就業支持;累計投放無縫續貸6000多億元。”李虎介紹稱。

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大局

在當日多位受訪的銀行保險機構人士眼中,十年來,上海銀行保險業始終牢記金融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大局,通過聚焦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推動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科創金融和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助力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在機構佈局、產品服務、金融生態建設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在戰略佈局上,發揮集團優勢,圍繞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浦東引領區建設,第一時間出臺行動方案,設立總行級三大業務中心,及時推進示範區、新片區乃至浦東地區的機構改革,提升機構經營能級,加大戰略性資源投入;產品服務上,率先試點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合作項目,示範區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數同業領先;高質量服務歷屆進博會,成爲全面合作伙伴;探索綜合金融、跨境金融、離岸金融新模式,在黃金國際板、南向通、熊貓債、跨境併購等領域取得多項首單,基本建立起在岸—跨境—離岸服務體系。”工行上海銀行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表示。

而作爲總部在上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代表,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則指出,浦發銀行全力服務浦東引領區建設,以浦東引領區建設爲核心牽引,積極支持相關重點客戶和重點項目落地,先後支持中國商飛公司實現民用飛機產業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工程、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等。同時,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不斷豐富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工具箱,先後落地多個長三角一體化專項授信業務,成功組建杭溫鐵路銀團貸款,爲蘇州企業搭建首個聯動模式全功能跨境雙向資金池等。

“太保財險上海分公司主動融入上海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戰略,充分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作用。助力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更高水平開放,主動融入新片區規劃建設與服務配套,疫情期間首推針對臨港新片區的普惠保險產品——臨港新片區企業復工防疫保險;深度參與臨港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建設,全面支持科技產業發展。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在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世界級產業集羣等方面主動作爲,與區域內兄弟分公司共同打造科技賦能共同體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大局。”9月23日,中國太保產險上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對《華夏時報》記者如是表示。

事實上,十年來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始終把爲實體經濟服務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推動金融資源更加聚力製造業、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助力企業紓困解難,以金融活水全面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比如,國內大型城商行之一的上海銀行在當日會上就透露,該行十年來普惠貸款得到快速發展,尤其近3年複合增長率近60%,科創金融服務覆蓋上海近4成“專精特新”企業、近3成高新技術企業,綠色貸款增速在全國24家主要銀行中排名前列,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排名城商行首位;國內農商行代表的上海農商銀行則持續深化對小微企業服務“增量、降價、提質、擴面”,截至2021年末,對上海本地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05.43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客戶數超2.7萬戶。全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突破630億元,客戶覆蓋上海市超30%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近5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此外,十年來,中國太保財險上海分公司在集成電路領域,作爲主要承保人先後承保多個國內頭部芯片工廠項目,爲超過350億美元的資產保駕護航;在生命科學產業領域,先後與194家醫藥企業合作承保研發藥物臨牀試驗保險370項,併爲我國推進自主研發尖端醫療設備的應用過程提供保險保障。疫情期間出具首單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臨牀試驗保險。在科技型中小企業領域,國內首創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履約保證保險,重點關注及支持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相關企業,迄今共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1271家,融資助貸71.3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