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佔全球一半,同比增長44%

近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s)在德國法蘭克福發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安裝量達到24.33萬臺,同比增長44%,創歷史新高。

“中國引領了新冠疫情後全球市場的復甦,2021年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佔全球工業機器人總安裝量的一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瑪麗娜·比爾(Marina Bill)指出,“在中國,所有行業的增長都很強勁,特別是電氣和電子行業,2021年,這一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達到8.16萬臺,同比增長了30%。受電動汽車製造業拉動,汽車行業也出現了強勁復甦,2021年,該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安裝5.07萬臺,同比增長89%。”

中國已發佈《“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相關規劃,將機器人產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重點支持,對人才培養、技術進步、製造業轉型升級等均帶來重要的引領與促進作用。

“中國仍有很高的成長潛力,”瑪麗娜·比爾稱,“2020年,中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爲每萬名員工246臺,在全球排名第九。而十年前,中國的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僅爲每萬名員工15臺。”

在今年8月底於北京舉辦的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金壯龍介紹,2021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金壯龍說,市場增長的同時,產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實時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太空機器人、深海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高複雜度產品實現重要突破。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壯大,應用深度和廣度加速拓展。

據統計,在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2021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22臺/萬人,比2012年增長13倍。服務機器人等在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此次大會上,由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預計2022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5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機器人前沿創新技術方面,醫療微創機器人、新一代協作機器人、高端仿生機器人等技術保持國際前沿水平,未來有望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工業視覺、雲服務機器人等更多領域實現國際先進水平。

不過,產業的問題和挑戰仍然存在。9月2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器人分會委員會委員陶永在《經濟日報》上撰文指出,在產業和技術發展面臨良好機遇的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也面對諸多挑戰。

在機器人核心技術層面,陶永表示,目前部分機器人核心技術尚未有效突破,部分關鍵技術存在短板;在機器人的產品定位層面,部分產品的功能定位還不夠清晰,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足,同類產品扎堆,機器人功能單一,解決的痛點問題不夠明確;在機器人企業規模層面,當前龍頭企業規模有限,與工業機器人相比,服務機器人龍頭企業整體營收規模偏低。

對此,陶永建議須多角度施策。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形成機器人核心技術創新生態。需持續攻克相關核心技術,以實現自主可控,進一步攻克智能感知、人機交互、柔順控制、操作系統、機器人編程與仿真、系統集成與應用工藝等核心關鍵技術。大學、科研院所等單位與機器人企業“產學研用”應密切結合,協同攻關。

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機器人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速產品的應用推廣。應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快醫療健康、社區服務、電商無人配送、無人售貨、商業清掃與巡檢等服務機器人場景的建設。圍繞醫療康復、特種服務等領域的緊缺需求,建立機器人市場準入的綠色通道機制,在滿足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審批週期。加強監管規範,保障機器人產業長效穩定發展。

再次,要加強機器人領域的人才培養,探索產教融合的機器人教育新模式。針對機器人亟需的專業領域,加強跨學科複合背景的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在高校機器人相關學院、專業設置上予以創新探索,建立機器人創新中心等研究平臺,構建機器人學術型人才教育新型模式,加強機器人領域的校企交流合作。

最後,要進一步加強機器人產業鏈與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依託我國機器人產業優勢區域、成熟園區載體和活躍資本的介入,促進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發展,以便提供完善的機器人本地供應、產品認證和質量檢測等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