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武漢報道

“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經開始,未來的汽車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儲能電池、智能駕駛、智慧座艙、智能底盤,甚至商業模式等重要方面,仍處於創新突破和迭代進步的過程之中。中國的企業和政府絕不能滿足現狀,更不能止步於此,未來的汽車具有高科技產品的屬性,而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是技術的持續迭代進步和有想象力的創新,與此同時,還要有足夠的研發投入確保產品和企業保有較強的能力,這是立足強者之林的必然選擇。”9月23日,在武漢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湖北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對《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表示。

陳清泰表示,我國2011年就開始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換道先行使我國企業得到了寶貴的6~7年的時間窗口,贏得了難得的先發效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了技術變革,選準了技術路線,把握住了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方向。政府推進政策,設計合理,力度適當,這一切保證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最終贏得了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和主要汽車公司的高度認同,客觀上是我國主導了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全球汽車革命。在全球的幾次產業革命之中,這可能還是頭一遭,也會成爲我國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

據瞭解,十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不斷進步,產銷量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突破,產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352萬輛。2022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2.9%。

陳清泰表示:“種種情況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市場培育期邁進市場化的發展階段,正在從政策和市場雙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爲主的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這場汽車革命還在進行之中,我們仍然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問題,需要企業和政府把握住機會,以實現汽車強國爲目標,共同努力,穩步前進。”

陳清泰還表示:“隨着汽車革命縱深發展,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技術公司加入其中,使汽車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服務軟件越來越豐富。與傳統汽車相比,它的屬性、定義、內核、邊界變了。它正在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爲機械產品基礎上的互聯網產品、電子信息高科技的數字產品。它是一個從A到B的移動機器,它更是一個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產品的一種智能終端。對此的理解和把握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會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未來。”

蘋果公司發佈公告稱,電動汽車生產準備已經在進行。對此,有評論認爲這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波,汽車將會加速數字化,傳統的汽車將會在根本上喪失競爭力,這點值得我們思考。”陳清泰表示。

對此,他認爲,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汽車屬性和定義的變化正在面臨重構。未來汽車的新物種使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範疇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到網聯化、智能化設計的芯片系統軟件、計算平臺、視頻傳感器、激光雷達、控制器、執行器到車載控制系統、高清地圖、互聯網通信、雲控平臺、AI算法和軟件硬件等等,都成了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這個產業鏈還在建設之中,壁壘尚未形成,我們必須非常重視供應鏈重構的機會,抓住機會窗口,就有可能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解決這些“卡脖子”問題,改變我國在汽車產業核心競爭中的空心化局面。

陳清泰表示:“當前,我國對較大幅度的改變工業結構、降碳減排、提高交通效率、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比任何國家都更加緊迫。這次進行顛覆性變革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電動化、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這些方面,恰恰是近年我國發展狀況良好的新興領域。在網聯化、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方面,我們都處在全球第一梯隊,廣泛的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是走向成功之路。”

陳清泰還表示:“有關方面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達到1500萬輛,保有量達到8000萬輛。這個預測如果變成現實,會涉及到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高新技術的助力、產業鏈的調整改造、標準法規的建立和調整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所以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從一開始就要把汽車、能源、通信、交通出行、城市作爲一個整體,以新的理念把它們放在高技術和數字化的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其中打破壁壘、開放市場,鼓勵跨學科、跨產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的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

陳清泰認爲:“這次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與它並行和銜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動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撐這場汽車革命的是移動互聯網、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這些因素與汽車革命交融互動,爲未來的汽車電動化、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和豐富的使用場景。因此,我們必須把未來的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範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來評估它的發展前景,來部署它的未來,才能把穩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