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2022年9月17日,由中國高血壓聯盟和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心血管代謝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牽頭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在中青年血壓管理中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後稱“專家共識”)在北京正式發佈。專家共識對智能可穿戴設備在中青年血壓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專業建議,其中包括“推薦使用通過國際標準驗證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且推薦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長期監測,評估短時、長時及季節性血壓變異,並在就診時與醫生分享數據,供診療參考,另可考慮採用智能可穿戴進行心率及心律失常(房顫)監測、血管彈性功能評價,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變,以便及早干預、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髮展”。

現場嘉賓從左到右依次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靜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靖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中青年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升高,知曉率低、控制率低,導致後期心血管意外風險顯著升高,因此,中青年的血壓管理問題,一直受到心血管領域臨牀專家們的廣泛關注。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表示,中青年人羣,他們工作壓力大,喜好高鹽飲食,睡眠障礙頻發,但隱匿性強,這導致高血壓發現晚、干預晚。但傳統的居家和診室血壓測量,以上臂式血壓設備爲主,這類設備的使用受時間和地點限制,中青年人羣用其監測全天血壓水平有困難。

示波法類腕上血壓測量設備便於攜帶,擺脫了血壓測量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特別是對於早期無明顯症狀,忙於工作且對高血壓危害認識不足的中青年人羣”,劉靖教授說,“如果你懷疑自己血壓升高,腕上設備可以幫你更容易進行自我血壓監測,記錄全天血壓變化,留存長期數據,這些數據在後期就診時可提供給醫生做診斷參考,幫助醫生爲你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

但伴隨着技術的發展,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發展過於迅速,不同品牌產品的測量精度、傳感器能力、算法水平還參差不齊,那消費者應當如何選擇此類腕上血壓智能設備呢?2021年底,華爲WATCH D通過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臨牀註冊認證上市,並立即上了微博熱搜榜。當腕上穿戴設備越來越受到大衆高度關注的同時,專業人士也對這類設備的專業認證和準確性開始高度關注了。專家共識提出“大量未經專業校驗、認證的手環、手錶等智能可穿戴設備充斥市場,提供的血壓等參數不準確、重複性差,易引發患者不適當就診、焦慮等一系列問題,給臨牀帶來一定困擾。”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李燕教授說,“臨牀對腕上血壓測量設備的準確性驗證,是根據國際標準(如ANSI/AAMI/ISO)進行的,驗證過程公開、結果對外發布,建議消費者使用通過準確性驗證的設備。”

其實,除了血壓測量,目前智能穿戴設備已具備連續心率和血氧等多項生理指標監測、房顫/早搏心電檢測、睡眠呼吸暫停檢測等多項功能,穿戴設備的“一站式微體檢”能力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目光,“穿戴讓你更健康”已成爲了人羣購買這類設備的主要原因。那麼,臨牀專家們認爲這些智能穿戴設備有真正價值嗎?“穿戴設備的健康檢測,對醫生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能記錄連續、動態的生理數據,甚至在你不舒服的時候,第一時間還可以進行心電記錄,這是一兩次門診無法實現的,這些數據對後期診斷、治療,參考意義很大。”劉靖教授表示,期待科技創新,能爲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管理帶來更多機會。(朱豔玲)[ 責編:李然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