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揮壓艙石作用!上半年超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現盈利,波動之下穩定性凸顯

央企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從謀發展到穩經濟、從抗風險到立標杆,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9月23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運行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報告》數據,面對今年上半年的環境與市場波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經營規模持續增長,顯現出對資本市場的壓艙石作用。

具體而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佔境內市場總戶數的7.47%,佔港股市場總戶數的4.57%,但營業收入分別佔到40.62%和51.32%,利潤分別佔到39.44%和50.47%。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央企一般都處於我國關鍵領域或者核心經濟命脈行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能夠在關鍵領域發揮獨特優勢,在穩經濟和穩市場方面發揮極大的槓桿作用。

IPO融資規模同比增長近2倍

今年上半年,央企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依舊活躍。

首先,IPO規模大幅提升。上半年,共有8戶央企子公司完成IPO發行,合計融資953.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4.59%。其中,中國移動迴歸A股,募集資金519.81億元,創下近10年來A股最大規模IPO紀錄;機械總院集團和汽研中心兩大央企則首度擁有上市平臺。

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私有化退市或吸收合併,但整體而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數量穩中有進。截至2022年6月底,84家中央企業共控股450戶上市公司,相比2021年年底淨增3戶。

此外,儲備的後續央企IPO項目也較爲豐富。截至8月底,央企A股IPO在審企業共31戶,包括主板10戶、科創板11戶、創業板7戶、北交所3戶。

資產重組方面,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完成的資產重組項目同比有所減少,僅有龍源電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吸收合併平莊能源及收購廣西電力、遼寧電力等股權資產,注入資產規模96.79億元。但儲備項目數量明顯增加,上半年有10戶發佈資產注入預案,較去年同期(注:2戶)大幅增加。

程鳳朝認爲,央企積極發展上市平臺,無論對自身發展還是資本市場都有着極大的助推作用。一方面,上市後可以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大大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能更好地利用和發揮集團的資源、管理優勢,完善公司產品結構,提高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對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來說,央企一般都處於我國關鍵領域或者核心經濟命脈行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能夠在關鍵領域發揮獨特優勢,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持續不斷地釋放經濟活力,在穩經濟和穩市場方面能夠發揮極大的槓桿作用,同時能發揮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

超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據《報告》數據,今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佔境內市場總戶數的7.47%,佔港股市場總戶數的4.57%,但營業收入分別佔到40.62%和51.32%,利潤分別佔到39.44%和50.47%。此外,其在業績增速上也明顯優於市場整體水平。

“數據反映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優異的創收、創利能力,在資本市場中發揮着壓艙石的作用,以極小的佔比撐起了資本市場的半邊天。”程鳳朝表示。

具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央企境內上市公司(相關統計口徑爲截至8月底披露情況,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下同)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6.57%;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含A+H股,下同)實現營業收入合計9.24萬億元,同比增長17.66%。

其中,採礦業受益於國際油價上漲,營收增幅(31.18%)位列各行業第一。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營業收入均超過1.6萬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營收增幅(21.45%)排在第二,主要由於境內平均上網結算電價上升。1個行業出現營業收入負增長,爲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主要繫個別上市公司受疫情影響。

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央企境內上市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合計6497.04億元,同比增長17.49%;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合計5790.90億元,同比增長14.48%。

其中,採礦業的歸母淨利潤增長率依然排在榜首,達到57.6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緊隨其後,達到30.64%。《報告》解釋稱,這主要因爲疫情以來集裝箱航運供需錯配,運價高漲,相關企業淨利潤大幅增長。

從公司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有366戶盈利,佔比超過八成。147戶效益增幅超過兩成,117戶效益增幅超過三成,18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過百億元。利潤水平排名前5的上市公司分別爲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移動、中遠海控和中國石化,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23.88億元、718.87億元、702.75億元、647.22億元和435.30億元。

波動之下顯現較強抗跌性

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較去年底略有下降,但相較於市場表現出了較好的抗跌性。

截至2022年8月底,央企上市公司市值較去年底整體下降了6.57%。其中,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13.33萬億元,下降9.63%,但優於上證綜指表現(下降12.02%);央企港股上市公司總市值3.94萬億元,提升5.42%,遠超恒生指數表現(下降14.72%)。

從個股表現看,境內市場市值增量前5的上市公司爲中國神華、中國石油、中煤能源長江電力、中遠海能。其中,中國神華受行業復甦影響增量超千億元。港股市值增量前5的爲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中國海外發展、東方海外國際、華潤醫藥。其中,中國移動及中國海洋石油港股市值分別增加1613.06億元、1239.11億元。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爲何擁有更強的穩定性?對此,程鳳朝解釋道,從內在因素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因,在法人治理、外部監督、創利能力、內控制度等方面均優於全市場平均水平。從外部因素看,央企普遍更具有估值吸引力;央企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更高,股東結構更加成熟;對投資者來說,央企的價值再造能力也更具備吸引力。

“正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展現的創造價值增值和驅動成長的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這也增強了公司應對市場波動的抗風險能力。因此,綜合內外因素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面對市場波動有更好的穩定性。”程鳳朝表示。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更加重視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以業績說明會、線上線下交流等多種形式向投資者積極傳遞公司價值,主動管理市場預期。

其中,央企境內上市公司實現了2021年度報告業績說明會“全覆蓋”。與此同時,央企對半年報業績溝通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截至8月底,共有123戶央企境內上市公司召開半年報業績說明會(含計劃),佔央企境內上市公司戶數的34.07%,較去年同期提高7.68個百分點,比全市場比例高15.17個百分點。

綠色實踐走在市場前列

央企作爲國內各行業的中流砥柱,在綠色實踐方面發揮着示範作用。

今年上半年,有223戶央企境內上市公司發佈了單獨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較去年同期增加61戶,佔比61.77%,比境內市場比例高32.11個百分點。其中,央企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和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率先實現ESG等專項報告“全覆蓋”。

程鳳朝指出,央企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起到的表率與示範作用無疑和央企較爲領先的公司治理水平密切相關。2022年上半年,境內市場仍有近七成上市公司未披露單獨的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央企積極主動進行ESG信息披露能夠有效引導與帶動上市公司提高披露ESG信息的積極性和規範性。

同時,央企ESG信息披露仍然存在可改進空間。程鳳朝表示,一方面,ESG報告內容應進一步標準化與規範化。包括報告整體內容安排和分佈,以及報告具體內容披露規範。另一方面,ESG報告披露的主動性和時效性仍應進一步提升。

“2022年上半年仍有近38%的央企尚未披露單獨的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且能夠披露更具時效性的半年度ESG報告的央企數量則更爲稀少。”程鳳朝稱。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央企境內上市公司在綠債市場十分活躍。上半年央企境內上市公司發行綠色債券35只,較去年同期增加288.89%,佔據境內上市公司綠色債券總數的半壁江山;綠色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爲2.78%,較去年同期下降0.79個百分點。

程鳳朝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行綠色債券,可以起到良好的示範宣傳效應;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行標準及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增強投資者信心,引導投資者積極參與綠債市場,有序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領域傾斜。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自2016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啓動以來,綠色債券市場不斷髮揮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爲國內的綠色低碳產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央企在這方面力度較大、募集資金較多,爲國家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