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題:(經濟觀察)中國重點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十年來,中國推動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引導重點區域製造業集聚集羣發展,重點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發展高地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東文在23日舉行的第十場“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大灣區已形成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體系。其中,香港、澳門地區服務業高度發達,佔本地生產總值比重超九成;大灣區內地9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爲主體的產業結構。

大灣區內地9市形成了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萬億級產業集羣,成爲廣東工業發展的主引擎。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發展高地。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11.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爲16.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7%,高於全國平均2.37個百分點。

長三角:製造業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

長三角地區貢獻了中國1/4的工業增加值,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佔全國1/3、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國38%,製造業帶動作用更加突顯。

長三角三省一市圍繞重點產業成立產業鏈聯盟,深化區域間產業鏈合作對接,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介紹說,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引領區域產業發展,形成集羣發展態勢,發展規模和水平居全國前列。汽車、民用航空、高端船舶、機器人等重點產業帶動上下游集聚發展。

京津冀:三地產業轉型升級和轉移對接取得重要進展

據王偉介紹,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近3000家,高精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1%。河北累計從北京、天津轉入產業活動單位達1.1萬個。雄安新區建設大踏步推進,今年實施重大項目100多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預計全年投資超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彭雪海表示,幾年來,一批標誌性項目開花結果,總投資74億元的滄州現代第四工廠、總投資42億元的河北京車造車基地、總投資18億元的新樂三元工業園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成渝地區:加速成爲西部地區製造業增長極

2019年至2021年,成渝兩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從6.5萬億元增長至8萬億元,今年上半年,重慶、四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3%、3.6%,均高於同期全國平均,製造業高質量協同態勢加速形成。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正華介紹說,兩地共同編制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消費品、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高質量協同共建方案。目前,兩地啓動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國家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等重大工程建設,部署首批20個產業合作示範園區,示範帶動效應加速形成。(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