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時間的指針快速撥劃到2022年下半年,中德兩國即將迎來建交50週年。而作爲我國率先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企業,中德合資企業一汽-大衆也全面邁入合資31年重要時間節點,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今年以來,疊加局部疫情反覆、芯片短缺、供應鏈物流受阻及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因素,汽車市場在蹣跚中奮力爬升。然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今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汽-大衆激發全員“衆志”克難,始終以用戶爲中心,堅持與經銷商、供應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創共贏,成功實現穩中求進,無論是整體銷量,還是市場佔有率,均取得行業領先的成績。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8月,一汽-大衆終端銷售新車167575輛(含奧迪進口車);1-8月,一汽-大衆累計終端銷售新車1211192輛(含奧迪進口車),領跑中國乘用車企業。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散點爆發、供應鏈短缺、高溫限電、地震災害等多重影響,一汽-大衆五大基地在今年均經歷了部分停產、停工的挑戰,車市“遇冷”也給銷售帶來了不小的難題,但依靠紮實體系力及時調整狀態,一汽-大衆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恢復生產,6月銷量高達214255輛,環比增長39.8%,同比增長更是達到45.5%,單月時間完成過去正常產銷情況的一個半月任務,交出了一份格外亮眼的成績單。

依託三十餘年的沉澱,砥礪前行,一汽-大衆得以在市場低谷中脫穎而出,再次彰顯企業的深厚實力與產業領先者實力。而中德股東雙方的精誠合作,共同賦能,更是進一步夯實了一汽-大衆是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的成功典範。

中德共同推進 一汽-大衆三十餘年成績矚目

提起中國汽車產業的對外合資合作,人們大都會將時間追溯到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總結過往成功經驗,一汽-大衆的成功主要源於‘天時、地利、人和’。”一汽-大衆董事會祕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志宏說道。這裏說的“天時”,便是彼時的改革開放政策。

1978年11月,在參觀完德國大衆汽車的生產線後,當中方試探性提出希望能夠合作時,當時的大衆汽車董事長施米特馬上表態說:“我們正在亞洲選擇合作伙伴。”他進而表示,德國大衆不僅願意提供最先進的產品技術,而且還願意出部分投資,用合資的辦法進行合作。作爲施米特的繼任者,哈恩博士執掌大衆後,更是不斷推進與中國汽車業的合資合作。得益於中德雙方的共同努力,1991年2月,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成爲我國率先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生產企業。“一汽集團有‘共和國汽車工業長子’之稱,大衆集團則是德國規模和產銷量突出的整車企業,雙方的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副總裁張琳這樣說。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資料圖片

“有了一汽-大衆之後,真正的面向未來的、往現代汽車工業發展的質量體系才建立起來,而且是一汽-大衆建立起來的。”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付炳鋒介紹,一汽-大衆在導入奧迪和捷達的過程中,通過國產化,通過組裝,讓中國產業真正的接觸到了德國的質量體系,並在此後一直影響和改變我國傳統的汽車產業。

如今,經過30餘年的發展,從建廠初期的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發展到現在的奧迪、大衆、捷達三大品牌30餘款車型,一汽-大衆已完成覆蓋A、B、C級全系列車型的產品佈局,並擁有長春、西南、華南、華東、華北五大基地、超過270萬輛的產能佈局。在成長爲全國數一數二的標杆性車企的同時,一汽-大衆更是對區域經濟、產業建設等帶來巨大的拉動作用。

一汽-大衆大衆、奧迪、捷達三大品牌產品矩陣

“1+1>2” 合資合作2.0模式賦能企業良性發展

在這30餘年間,一汽-大衆逐漸成長爲中國產銷名列前茅的乘用車企業。而無論是作爲合資企業的一汽-大衆,還是中德各方股東,無不獲得巨大成功,堪稱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良性發展的經典案例。這“1+1>2”的背後,離不開深厚的歷史沉澱與中德雙方的共創共贏,即合資合作2.0模式。

“兩個股東如果是一個想東一個想西,目標不一樣,肯定是會有問題的。但一汽-大衆的雙方股東有一致的目標,就是把一汽-大衆搞好,讓合資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李志宏強調,進入一汽-大衆的所有人,無論德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一汽-大衆人。

一句“一汽-大衆人”,將中德股東各方牢牢捆綁在一起,而“共創共贏”的價值觀不僅賦能企業良性發展動力,也給予了企業應對突發狀況的“從容不迫”。

“衆所周知,汽車產業經歷着缺少芯片的問題。我們當時也有64000輛車面臨缺着同樣的困境。”一汽-大衆長春生產整車製造三部外方部長範馬克(Vanheirzeele Marc)舉例說道,“後來,我們的四家供應商與中國生產企業進行了一系列通力協作,最終確保了及時交付,贏得了客戶的滿意。”範馬克強調,“一汽-大衆可以讓員工意識到自己並非在單打獨鬥,而是身處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之中。”

類似中德雙方員工通力協作的例子在一汽-大衆內部不勝枚舉,雙方的努力最終成就了在中國汽車領域位居前列的一汽-大衆,而深厚體系能力的持續打造,更是外人所難以模仿或“粘貼”複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柳燕評價道,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一汽-大衆給企業本身以及行業留下了涉及生產、研發、質保、人力、採購、財務、營銷等八大體系力,不僅成爲企業自身法寶,爲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重要基礎,更是成就了一汽-大衆合資企業的標杆地位。

深化合作打造高效益轉型增長樣板企業

三十餘年來,從開拓者到引領者,一汽-大衆從未止步前行。作爲中國汽車行業的領先者,一汽-大衆也在不斷通過電動化、數智化轉型,引領時代發展,而中德雙方的合作也在持續深化。

一汽-大衆新能源中心

回顧歷史,在2017年發佈的“2025戰略”中,一汽-大衆主動擁抱產業變革,將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上升至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如今已是碩果累累:2019年,一汽-大衆發佈“數字TE”計劃,通過打通數字研發、數據共享與知識迭代等多個環節,智能化全研發鏈條體系,將實現資源智慧配置,讓研發全面步入智慧時代;2020創變之年,伴隨着華南基地MEB智慧工廠投產,大衆和奧迪雙品牌電動化戰略落地。

奧迪Q4 e-tron

“在一汽-大衆,我們通過推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我們擁有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合資品牌,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我們也全面革新了銷售方式。”一汽-大衆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及大衆品牌執行總監麥德嶽 (Michael Mayer)舉例說道,一汽-大衆在保持現有燃油車銷售部門的同時,新組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銷售部門。此外,在客流量較大的購物商場設立了100多個燃油車銷售點。

具體來看在產品層面,今年上半年,一汽-大衆推出全新速騰與全新寶來,全面踐行價格價值戰略,大幅提升全系車型尤其是中低配車型和主銷車型的智能科技裝配水平;近日,一汽-大衆全新探岳家族、全新大五座SUV攬巡相繼亮相,進一步提升產品組合競爭力。

一汽-大衆全新大五座SUV攬巡

“我們期待一汽和大衆能夠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網聯領域,在未來的若干年間取得與過去30年同樣的成功。”張琳評價道,我們希望中德雙方的研發和技術合作能夠在傳統車的基礎上更加精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8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在吉林省長春市開工。一汽-大衆(技術)副總經理迪亞德(Andreas Dick)強調,中國在未來仍將是大衆集團的一個重要市場,集團將繼續加大投資在中國打造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