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動力電池巨頭也開啓與上游的“捆綁”!

近日,全球動力電池市佔率排名第二的LG 新能源(LGES)宣佈與三家加拿大礦物供應商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以加強其位於北美的鈷和鋰的供應鏈。值得一提的是,LG 新能源目前是寧德時代最大的競爭對手。

今年以來,國內外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不少企業都試圖“捆綁上游”,這背後主要是因爲2020年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且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最新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突破51萬元/噸,持續創歷史新高。

目前,面對新能源板塊的高波動,投資難度日益加大,有機構人士表示,在歷經了兩年的高速發展後,新能源行業進入了分化階段,市場更多是結構性機會。

LG新能源連籤三筆大單

近日,LG 新能源(LGES)宣佈與三家加拿大礦物供應商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以加強其位於北美的鈷和鋰的供應鏈。

9月22日,LG新能源與Electra簽署了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條款。在2023年到2025年期間,Electra將向LGES總共供應7000噸電池級硫酸鈷,2023年供應1000噸,之後兩年分別供應3000噸。據悉,Electra是北美地區唯一能夠提煉硫酸鈷的供應商。

同時,LGES 還宣佈分別與阿瓦隆先進材料公司(Avalon Advanced Materials)和雪湖資源公司(Snow Lake Resources Ltd.)分別簽署了兩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

諒解備忘錄顯示,2025年起,阿瓦隆將向LGES每年供應11000噸氫氧化鋰,爲期五年;雪湖資源也同意自2025年起向LGES供應氫氧化鋰,爲期十年,每年的供應量將達到20000噸。

“隨着我們最近宣佈了專注於北美這一增長最快的電動車市場的中長期戰略,這些合作關係成爲確保該地區穩定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鏈的關鍵。”LG新能源首席執行官Youngsoo Kwon表示,“LG新能源通過不斷投資於上游供應商並與關鍵礦物的主要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將繼續確保穩定地交付我們的產品,從而進一步推進全球向電動汽車的轉型,並最終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隨着全球汽車製造商加速向電動汽車轉型,確保獲得電池所需的關鍵礦物已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最近通過的《降低通脹法案》強調了在北美生產或組裝電動汽車電池部件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強調了電池製造商在北美建立本地供應鏈的重要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媒體報道,LG新能源已有計劃在美國新建數家電動汽車電池廠,合作對象包括通用汽車、Stellantis 和本田汽車等。

海內外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

目前,LG 新能源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市佔率爲第二,較第一的寧德時代差距有拉大之勢。

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佈的2022年1-7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2022年1-7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爲240.8GWh,同比增長76.0%。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動力電池裝機量一直保持上漲趨勢。其中,寧德時代市佔率穩居第一,其34.7%的市佔率較第二的LG新能源的14.2%高出20.5個百分點,比亞迪憑藉12.6%的市佔率位居第三。市佔率前十企業中,還包括松下、SK On、三星SDI、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蜂巢能源。

早在今年年初,海外電池廠商就逐步開啓了擴產進程,2022年1月27日,LG新能源正式掛牌上市,IPO募資約683億元用於擴充產能,2021年LG產能共計155GWh,計劃2025年至少實現產能420GWh,新增擴產265GWh。另外,SKI也上調了其電池產能的擴張計劃,預計2025年達200GWh,較此前宣佈的125 GWh的目標上調60%。

此外,國內外一二線電池廠也在積極擴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多家一二線動力電池企業,都宣佈了新的擴產計劃,今年以來規劃的新增產能超過1000GWh。

9月20日晚,欣旺達發佈公告,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擬與義烏市人民政府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斥資213億元建設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項目。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160億元,規劃產能50GWh。而根據此前公告,今年欣旺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500億元,規劃產能130GWh。

新能源投資需關注結構性機會

除了加快投資建電池生產基地之外,動力電池廠商們的擴產還在試圖“捆綁上游”。這背後主要是2020年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且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

以碳酸鋰爲例,9月23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上漲0.15萬元/噸至51.15萬元/噸,持續創歷史新高。前一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0.25萬元/噸,均價首次到達51萬元/噸。與此同時,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報價也均不斷上漲。

面臨着成本壓力的動力電池廠商們近期股價表現也較爲疲弱,以寧德時代爲例,近一個月股價跌幅約25%,截至9月23日報收417.34元/股,總市值爲1.02萬億元。

對於近期新能源板塊階段性回調的原因,諾安基金基金經理張強分析表示,一是市場對於明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一些擔憂。二是近期歐美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新能源的相關政策,或涉及我國新能源產業鏈,市場擔憂其影響。整體來看,二季度以來新能源反彈迅猛,本身可能也有一定的調整需求,這些情緒疊加影響下短期放大了板塊的調整空間。

“四冠王”基金經理趙詣近期在談到對新能源板塊的看法時表示,在歷經了兩年的高速發展後,新能源行業進入了分化階段,市場更多是結構性機會。隨着行業“蛋糕”越來越大,前景越來越明確,更多的外部競爭者切入這個行業。部分熱門公司由於所處行業競爭格局變差,可能成長性會不如預期。當市場需求增速從100%以上降到50%-60%時,行業供給往往開始快速釋放,最後就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行業壁壘很高,公司盈利有機會中期持續;第二種,行業壁壘一般,但擴產投資週期長,供需暫時仍不平衡,行業盈利還能維持;第三種,擴產週期短,很容易供過於求,這個時候更需要看公司是否有壁壘;第四種,也是最差的情況,行業擴產週期短,進入壁壘又低,整個產業很快開始打價格戰,行業盈利大幅惡化,且不可逆。

融通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王迪表示,繼續看好動力電池、隔膜、鋰電設備、汽車智能化、新能源功率半導體等環節中的龍頭公司。這些環節進入門檻相對較高,龍頭公司優勢顯著。

責編:羅曉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