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9月22日文章,原題:中日關係的悖論1972年日中外交關係正常化時,日本民衆真誠地擁抱中國。日本對中國的普遍好感持續近十年,1980年達到最高點。政府支持的民調顯示,當時79%的日本人對中國持正面印象。2022年9月是中日關係正常化50週年。不過,在半個世紀時間裏,日本對中國的樂觀情緒急劇減弱。

安全問題成爲一個重要因素,再加上長期的歷史爭端。特別是近年來,隨着中國軍事準備的加強,日本等越發擔心潛在軍事衝突可能會蔓延到臺海以外。目前81%的日本人認爲中國是安全威脅。

然而,儘管最近的事態給日中關係蒙上陰影,但兩國的經濟關係依然強勁——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2020年,儘管有疫情,中國在日本貿易中的份額在貿易總額和進口值方面都創下歷史新高,與2016年中國在日本進口中佔據的份額(25.8%)的歷史最高值持平。同樣在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爲日本商品的第一大進口國。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的日本商品創下新高。

儘管面臨供應鏈中斷帶來的潛在損失和實際損害,日本企業界似乎與這一現實無關。儘管在華的日本公司數量降至10年來最低,但仍有超過1.2萬家,主要是製造商。《產經新聞》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118家日本公司中,超過一半表示與中國的業務應該保持現狀或繼續發展,沒有一家企業認爲日中兩國需要保持距離。

另外,耐人尋味的是,儘管處於政治敏感時期,日本公衆仍願意接受中國品牌和商品。這與日本盟友的傾向正相反。以中國社交媒體平臺TikTok爲例,印度已將其禁止,美國也試圖這樣做。但在日本,有政府機構最近宣佈將與TikTok合作,以便在年輕人羣體中傳播“個人編號卡”的意識。

在京都,由中國比亞迪公司製造的電動巴士開始運營。比亞迪是日本充滿活力的汽車行業的潛在競爭者。今年5月,在東京一個會場上,跨國電信公司華爲宣佈爲日本消費者引進新設備。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和世界第二大液晶電視製造商TCL科技集團等中國大企業也滲透到日本市場。

總的來說,中國在日本的商業活動蓬勃發展。這再次提醒我們,儘管日中的政治和外交關係變壞,但兩國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仍然強勁。本世紀初,人們常用“政冷經熱”描述日中關係,這個詞仍適用於目前的狀況。不過,這種現象能否在當前緊張的政治氣候中持續下去,尚待觀察。緊張的政治氣候給兩國關係正常化50週年蒙上陰影。這種關係的經濟方面是否能再次超越或緩解政治摩擦,將在不久的將來受到考驗。(作者Jio Kamata,喬恆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