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第十場“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

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統籌推動全系統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製造業重大生產力佈局調整優化,推動我國製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引導科技、金融、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加速向優勢集羣匯聚。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主導產業產值近10萬億元,集聚了規上企業2.5萬家。

下一步,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集羣高效集聚,打造“產業+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環的集羣發展生態。

2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主導產業產值近10萬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統籌推動全系統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製造業重大生產力佈局調整優化,推動我國製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製造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王偉表示,東部地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53%的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位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作用更加凸顯,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機械、智能語音等領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水平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西部地區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2-2021年,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6.7%,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爲19.21%,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取得新進展,大型電站成套機組、大型壓力容器等大國重器不斷湧現。

重點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王偉指出,京津冀三地產業轉型升級和轉移對接取得重要進展,雄安新區建設大踏步推進,今年實施重大項目100多個,預計全年投資超2000億元;長三角製造業一體化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長三角地區貢獻了全國1/4的工業增加值,製造業帶動作用更加突顯;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發展高地,2021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7%,擁有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產業集聚集羣發展水平加速提升,王偉表示,依託優勢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了445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涵蓋裝備製造、原材料、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佔全國比重近45%。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主導產業產值近10萬億元,集聚了規上企業2.5萬家。今年上半年25個集羣完成產值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

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集羣高效集聚

王偉強調,工信部着力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制定實施重點行業佈局方案,引導石化、船舶、航空等重點產業優化佈局。有序引導和規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發展秩序。統籌新能源汽車產業佈局,引導各地差異化協同發展。推動中國軟件名城、軟件名園建設,支持創建6個工業互聯網示範區,4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積極引導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彭雪海指出,協同謀劃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氫能和燃料電池、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佈局,鼓勵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在京津冀範圍提升產業鏈保供能力。同時,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羣以及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羣。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也表示,成立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聯盟,聯合推進重點產業鏈基礎研究和協同強鏈工作,開展民用航空、機器人、汽車電子等產業鏈對接活動,加強區域整機與零部件企業上下游合作。同時,推動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一體化發展,建設區域車聯網先導區;推進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協同發展。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正華指出,成渝兩地共同編制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消費品、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高質量協同共建方案,上線電子信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加快融合。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鳴表示,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擁有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和22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成功研製出自動駕駛氫燃料客車、國際領先的液壓支架等。擁有營業收入超千億級企業5家、百億級企業53家。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東文表示,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推動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轉化落地,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等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羣。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強調,工信部引導科技、金融、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加速向優勢集羣匯聚。目前,25個重點培育的集羣集聚了近100家單項冠軍企業、上千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姚珺指出,下一步,工信部進一步完善集羣培育發展工作機制,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集羣高效集聚,打造“產業+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環的集羣發展生態,加快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責編:羅曉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