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记者 郑可书 刘以秦

编辑|刘以秦

近日,内容社区平台小红书CFO杨若离职,加入复星集团。对此,小红书回应《财经》称,杨若辞职是家庭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杨若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曾任花旗集团TMT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并曾在安永旧金山分所、普华永道中国工作。

他于2021年3月加入小红书,当时,外界普遍猜测,杨若加盟是小红书在为上市做准备。对此,小红书曾回应媒体称,杨若将负责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管理及内控等工作;公司暂无IPO计划。

此次杨若离职,再次引发了小红书是否还要IPO的讨论。一位关注小红书的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财经》,与杨若类似背景的CFO们通常不会在一个IPO项目上持续太长时间,选择离职说明他在短期内看不到小红书的上市通路。但也有接近小红书的人士表示,CFO离职并不能直接说明公司在IPO策略上有变化。

关于是否有IPO计划或变化,截至发稿,小红书未有回应。

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是目前中国头部内容社区平台。小红书已完成七轮融资,最新的E轮发生在2021年11月,由腾讯、淡马锡等机构领投,阿里巴巴等机构跟投,融资金额为5亿美元。此轮融资后,小红书估值达200亿美元。

而D轮与E轮之间,还有一轮发生在2021年上半年的、未对外披露的融资。一位投资人曾告诉《财经》,当时,小红书估值60亿美元。也就是说,去年这半年时间内,小红书的估值翻了两番。

2021年8月,一位知情人士曾向《财经》透露,小红书原计划赴美上市,但受《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等监管要求影响,计划暂停;2021年10月,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小红书会在半年内港股上市。前述资本市场人士也提到,小红书曾计划上市,港股、美股都曾纳入考虑范围。

但是,受国内外监管政策影响,现在中国公司的上市之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2020年底,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生效,规定在美上市公司,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审计底稿,以供审查;若公司连续三年无法提供,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可令其退市。

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因此出现一波“退市潮”,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网易在内的超半数中概股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其中也包括与小红书同为内容社区的B站和知乎。如今,百度、爱奇艺等公司已经进入“确定预摘牌”名单。部分公司选择回港上市,比如2018年3月在美股上市的B站,于2021年3月港股上市;2021年美股上市的知乎,于今年4月在港交所上市。

此外,上述资本市场人士透露,美股自本周开始叫停小型IPO,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原因是,证券经纪机构Network 1承销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中很多是中国公司)持续的大范围波动,引起了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注意。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生效以来,中美两国持续就此协商,已有进展。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审计监管的直接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其审计的上市公司;美方须查看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文件通过中方监管机构协助调取并提供。同时,合作协议对于审计监管合作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确约定,针对个人信息等特定数据设置了专门的处理程序。

而在国内,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部分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提出了要求。《办法》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安全网络审查。

除了外部环境,小红书作为内容营销社区,与其他社区型平台类似,在内容与广告,垂直与“破圈”,用户、博主与广告主之间的平衡上,依然有挑战。

在2021年底的小红书商业生态大会上,小红书CMO之恒透露,截至2021年11月,小红书月活用户数达到2亿;平台用户中,72%是90后,50%的用户在一、二线城市。

“内容”及其带来的“种草能力”是小红书的优势,这是抖音等竞争对手想要学习的。一位前抖音人士曾研究过小红书用户的决策链路,他告诉《财经》,小红书用户群基础好,内容创作能力强;其对普通用户的流量倾斜也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这会鼓励更多用户专注内容创作。

但“精致”的内容同样加大了审核压力。此前,小红书曾多次因内容的真实性问题陷入争议。2021年10月,因景区实景与博主发布的“宝藏景点”照片严重不符,小红书陷入“滤镜景点”风波。官方发布声明,向用户“真诚道歉”,称此后会对“避坑”内容做更多展示。

内容的真实性会影响用户的购物决策,进而影响小红书吸引广告的能力。当前,广告仍为小红书营收的主要来源。《财经》此前曾撰文,小红书在广告、电商、内容生态等三条商业化通路上均面临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