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記者 鄭可書 劉以秦

編輯|劉以秦

近日,內容社區平臺小紅書CFO楊若離職,加入復星集團。對此,小紅書回應《財經》稱,楊若辭職是家庭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楊若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曾任花旗集團TMT投資銀行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並曾在安永舊金山分所、普華永道中國工作。

他於2021年3月加入小紅書,當時,外界普遍猜測,楊若加盟是小紅書在爲上市做準備。對此,小紅書曾回應媒體稱,楊若將負責公司財務戰略的制定、財務管理及內控等工作;公司暫無IPO計劃。

此次楊若離職,再次引發了小紅書是否還要IPO的討論。一位關注小紅書的資本市場人士告訴《財經》,與楊若類似背景的CFO們通常不會在一個IPO項目上持續太長時間,選擇離職說明他在短期內看不到小紅書的上市通路。但也有接近小紅書的人士表示,CFO離職並不能直接說明公司在IPO策略上有變化。

關於是否有IPO計劃或變化,截至發稿,小紅書未有回應。

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是目前中國頭部內容社區平臺。小紅書已完成七輪融資,最新的E輪發生在2021年11月,由騰訊、淡馬錫等機構領投,阿里巴巴等機構跟投,融資金額爲5億美元。此輪融資後,小紅書估值達200億美元。

而D輪與E輪之間,還有一輪發生在2021年上半年的、未對外披露的融資。一位投資人曾告訴《財經》,當時,小紅書估值60億美元。也就是說,去年這半年時間內,小紅書的估值翻了兩番。

2021年8月,一位知情人士曾向《財經》透露,小紅書原計劃赴美上市,但受《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出臺等監管要求影響,計劃暫停;2021年10月,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小紅書會在半年內港股上市。前述資本市場人士也提到,小紅書曾計劃上市,港股、美股都曾納入考慮範圍。

但是,受國內外監管政策影響,現在中國公司的上市之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2020年底,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生效,規定在美上市公司,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供審計底稿,以供審查;若公司連續三年無法提供,PCAOB(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可令其退市。

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因此出現一波“退市潮”,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網易在內的超半數中概股公司被列入“預摘牌”名單,其中也包括與小紅書同爲內容社區的B站和知乎。如今,百度、愛奇藝等公司已經進入“確定預摘牌”名單。部分公司選擇回港上市,比如2018年3月在美股上市的B站,於2021年3月港股上市;2021年美股上市的知乎,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上市。

此外,上述資本市場人士透露,美股自本週開始叫停小型IPO,這是“不成文的規定”。原因是,證券經紀機構Network 1承銷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中很多是中國公司)持續的大範圍波動,引起了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注意。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生效以來,中美兩國持續就此協商,已有進展。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監管機構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協議顯示,審計監管的直接對象是會計師事務所,而非其審計的上市公司;美方須查看的審計工作底稿等文件通過中方監管機構協助調取並提供。同時,合作協議對於審計監管合作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處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確約定,針對個人信息等特定數據設置了專門的處理程序。

而在國內,2021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佈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對部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提出了要求。《辦法》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安全網絡審查。

除了外部環境,小紅書作爲內容營銷社區,與其他社區型平臺類似,在內容與廣告,垂直與“破圈”,用戶、博主與廣告主之間的平衡上,依然有挑戰。

在2021年底的小紅書商業生態大會上,小紅書CMO之恆透露,截至2021年11月,小紅書月活用戶數達到2億;平臺用戶中,72%是90後,50%的用戶在一、二線城市。

“內容”及其帶來的“種草能力”是小紅書的優勢,這是抖音等競爭對手想要學習的。一位前抖音人士曾研究過小紅書用戶的決策鏈路,他告訴《財經》,小紅書用戶羣基礎好,內容創作能力強;其對普通用戶的流量傾斜也是其他平臺無法比擬的。這會鼓勵更多用戶專注內容創作。

但“精緻”的內容同樣加大了審覈壓力。此前,小紅書曾多次因內容的真實性問題陷入爭議。2021年10月,因景區實景與博主發佈的“寶藏景點”照片嚴重不符,小紅書陷入“濾鏡景點”風波。官方發佈聲明,向用戶“真誠道歉”,稱此後會對“避坑”內容做更多展示。

內容的真實性會影響用戶的購物決策,進而影響小紅書吸引廣告的能力。當前,廣告仍爲小紅書營收的主要來源。《財經》此前曾撰文,小紅書在廣告、電商、內容生態等三條商業化通路上均面臨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