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近日召開“第一屆財富生態夥伴大會”,曬出了自己在資管行業的“朋友圈”,並就“是不是還要買基金”“如何規劃養老資金”等問題展開討論。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在會上指出,財富開放“雙平臺”已成爲該行的名片之一,並開啓了與150餘家合作伙伴的協同之路。

“生態夥伴大會”早已不再是科技公司獨有的形式。近年來,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均以這種形式對外展現自身的財富管理實力。多家銀行將財富管理業務在其發展戰略中的高度一升再升,這讓銀行的“大財富朋友圈”顯得尤爲重要。資產管理公司與銀行業金融機構“抱團”而行,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亦已悄然拉開了“競爭”的大幕。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即將進入財富管理發展的“黃金十年”。當前,中國財富管理的規模快速增長,且中國投資者對跨市場資產配置需求強烈,整個行業正在加快向“買方投顧”角色轉變,構建財富管理平臺已成行業大勢。

光大銀行將建起“大財富管理生態圈”

齊曄在會上表示,中國光大銀行願與合作伙伴同行,共建共享“大財富管理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光大銀行曬出的“朋友圈”,不僅包括了基金、保險等傳統的金融機構,還包括了度小滿等金融科技企業。

齊曄指出,光大銀行要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做好金融產品供給轉型優化,豐富普惠型、保障型、穩健型產品線,建立多元均衡的產品供給體系;共同構建服務共同體,堅持客戶思維,優勢互補、共謀發展,強化投研投顧,增強配置能力;共同擔當作爲服務國家戰略,發揮專業引領,助力資本市場價值發現,服務好實體經濟;培育陪伴文化,與廣大客戶一道穿越市場波動週期。

近年來,隨着我國居民財富不斷增長,大資管行業迎來“黃金髮展”的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更是將財富管理放在了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位置上。光大銀行亦是如此。早在2018年初,光大銀行就確立了“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願景。

截至今年上半年,該行資產管理規模(AUM)達到2.3萬億元,零售客戶總量達到1.47億,私人銀行業務駛入快車道,客戶數5.3萬戶,年均複合增長24.6%;以資管、代理、託管等爲核心的大財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速6.8%;理財子公司累計爲客戶創造了900億財產性收入。

據瞭解,光大銀行初步構建“雙曲線”綜合經營新模式,強化資產配置和投研投顧,家族辦公室、全權委託提供個性化、差異化財富規劃管理。依託數字化底座發力場景金融,共同打造光大特色線上線下融合的綜合服務體系。

銀行業財富管理加速“平臺化”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近年來,多家銀行均在加速“平臺化”建設,在財富管理行業整體加速向“買方投顧”角色轉變的背景下,這將推動有能力、“真開放”的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持續上漲。

“大中型銀行早已不再只是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的銷售渠道。”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近年來銀行正在轉變思維,從過去的“賣方銷售”角色向“買方顧問”角色加快轉變,這意味着平臺化、生態化的轉變早已開始。

實際上,近年來,一些股份制銀行在內部創建了“財富平臺”的相關部門,推動大財富管理向“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轉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打造開放平臺,意味着客戶仍在平臺上,主要由構建開放平臺的銀行來運營,這意味着最先受益的就是銀行。

植信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亦指出,財富管理行業從過去的“賣方銷售”角色向“買方顧問”角色加快轉變,不斷增強投研能力和基礎服務能力,努力做全市場的產品採購和資產配置專家,以此改善投資者的體驗感,增強獲客能力和客戶黏性。在此過程中,各機構也將不斷提升財富業務對收入的貢獻比,提高零售AUM規模,拓展利潤增長點,獲取更高的綜合回報。

“財富管理即將迎來發展的 ‘黃金十年’,平臺化是未來財富管理發展的大趨勢之一。”連平表示,在財富管理市場上,不同行業和機構各有優勢和短板,因此不同機構之間存在加強合作的共同需求。

支招財富管理 任何時間都存在投資機會

“任何一個時間點或者是任何一個市場狀態下,都存在着投資機會。”在光大銀行“第一屆財富生態夥伴大會”上,作爲該行財富管理合作伙伴出現的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每個人的財富管理是需要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者財富管理需求來制定並做決策。

實際上,今年以來,市場波動不斷,是否還要購買基金、何時買進賣出成了社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李一梅認爲,這需要從“誰買、爲什麼買、買什麼和怎麼買”等幾個方面去分析。其中,誰買就是要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爲什麼買和買什麼就是針對不同的投資目的,做不同的分析考量;怎麼買就是一筆買入還是分步買入,這也需要根據投資人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狀況來決定。

鳴石基金創始人袁宇認爲,中國量化行業很“藍”,未來能幫助更多投資者獲得理性長期收益。在他看來,中國的量化基金能夠得到更高的相對的收益,主要是來源於我們中國金融市場的一些非有效性。而量化基金以及主動管理的私募和公募基金都在這一問題上進行相關價值發現。

數據顯示,美國整個資產管理規模大概有40%的AUM來源於量化的公募和私募,但在中國的資管行業中,這一佔比僅爲4%左右。

此外,對於養老理財,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濤表示,對於同樣風險偏好的個人,還需要在不同的生命階段考慮終身財務安全。

黃濤進一步表示,譬如說二三十歲收入開始增加,支出不那麼多的情況下,投資一些波動、收益較高,風險相對高的產品是完全合理的;但進入到五十歲以後或者臨近退休,可能對收益的追求平衡一些,對風險的關注會高一些,會把保險產品給配置上。無論是個人投資,還是作爲一個機構去提供這些產品,都要遵循這樣的規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