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2022先農壇一畝三分地農耕體驗季·秋收活動的開鐮儀式。中新社 易海菲攝

北京9月24日電(徐婧)“開—鐮—嘍!”24日上午,一陣響亮的鑼聲爲北京先農壇的秋收體驗活動拉開序幕。市民在明清耤田中辨識不同穀物,一同收割2022年的“第一鐮新黍”。

圖爲小朋友和家長一同收割黍子。 易海菲 攝

北京先農壇是北京城中軸對稱格局的重要禮制建築羣之一,是中國農耕文明恢弘壯麗的見證物。先農壇內的耤田文物景觀是農耕文化的核心體現區,也是中國古代天子親耕耤田的禮儀活動區。

位於先農壇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24日舉辦2022先農壇一畝三分地農耕體驗季·秋收活動,通過充分挖掘先農文化內涵,展示耤田歷史風貌,讓公衆體會尊農重農、敬畏自然的人文精神,感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

據瞭解,本次活動在前期預熱時開發了“耤田稻香進我家”小程序。公衆通過小程序認領稻田裏一定株數的水稻後進行看護,需前往先農壇耤田爲看護認領的水稻拍攝指定數量的成長過程照片,並將照片上傳到小程序,參加水稻看護認領活動;此外,公衆還可以參與耤田徵文活動,通過徵文的評選,可獲得參加十月下旬水稻收割活動的入場券。

在24日的開鐮儀式上,活動嘉賓、親子家庭相繼下田體驗農作物收割,感受農業豐收的喜悅。“希望孩子能親手觸摸這些穀物,看看在餐桌之外它們的樣子。”李先生和愛人在線上報名參加活動,他們表示,今天不僅爲三歲半的女兒提供了與作物接觸的機會,也讓二人進一步瞭解古代農業,更好地教育孩子。

圖爲小朋友在田間辨識穀物。 易海菲 攝

“我想用它在房間作裝飾,讓家裏的環境更溫馨。”今年初一的閆同學手持剛割下的黍子說,今天是自己第一次見到黍在地裏的樣子,“現在知道了這就是黃米,感覺它的顆粒比想象中更小。”

圖爲小朋友在觀察成熟的黍子。 易海菲 攝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表示,當前“一畝三分地”共種植水稻、黍子、穀子、大豆和高粱五種作物,農耕體驗活動旨在引導社會公衆瞭解歷史,關注農業、關心糧食。未來,北京先農壇將繼續利用好騰退空間,同時創新傳播形式,爲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中軸線申遺工作貢獻力量。

圖爲市民在高粱田中拍照留念。 易海菲 攝

據悉,北京先農壇“一畝三分地”於2018年騰退恢復。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已舉辦三年先農壇農耕系列文化活動。本次收割體驗以收割黍子爲主,活動還邀請中國農業博物館和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專家,爲觀衆線上講述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和先農壇的歷史故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