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衝破“無聲之牆”,他們盡情擁抱愛與夢想

今天是國際聾人節,記者帶你走進聽障人士的無聲世界

聽不見周遭的聲音,說不出清晰的語言,可是這樣一羣聽障人士,卻衝破了無聲世界的阻礙,擁抱精彩生活,在各自領域闖出一片天地。2022年9月25日是第65個“國際聾人節”,讓我們一起用心傾聽他們的夢想與心願……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夢雪

與健聽人成爲創業夥伴,畢業照攝影拍遍南京校園

人物:袁憬 年齡:42歲

職業:兒童攝影師

夢想:以技能回報社會,引領更多聾人孩子愛上攝影,自食其力

一身寬鬆T恤,腳踩戶外運動鞋,標準的戶外攝影師打扮,袁憬風風火火地出現在約定的採訪地點。

爲更好地從事自己喜愛的攝影事業,2013年8月袁憬辭掉自己幹了8年的穩定工作,開辦了第一個工作室“空空兒童攝影館”。雖然事先做好了挑戰困難的心理準備,然而,實際的難度還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人際交往欠缺、社會關係有限、對攝影流程不熟悉、資金不足等……袁憬感覺到壓力巨大。工作室創辦前三年,每年都在虧損。

已無退路,不服輸的袁憬義無反顧往前走。他先從身邊的朋友開始拍起,慢慢積累起了第一批客戶。他還從自己孩子的學校拍起,憑藉着高性價比與口口相傳推薦,主動找上門的校園證件照、畢業照拍攝訂單越來越多。

此時,袁憬依舊深深感到聽障是自己很難逾越的一堵牆。轉機出現在他創業的第四年,也就是2017年。那一年,袁憬結識了同樣熱愛攝影的杜鵬。志同道合的兩人很快結成了搭檔,成爲合夥人。杜鵬成爲他的“耳朵”與“嘴巴”。有了夥伴的助力,那一年,袁憬的工作室終於實現了收支平衡。

2020年,袁憬榮獲“全省自強模範”稱號,他還在2022年南京市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攝影藝術創作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摸爬滾打近20年,袁憬深知技能對於聽障人士就業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走進校園,走到聽障學生身邊傳授攝影知識。每年五六月,他還提供工作室實習的機會。袁憬指導學生們現場拍攝實踐,助力他們獲得一技之長,爲自食其力、自立自強打下基礎。

他是同事心中的陽光帥氣小哥哥,還是平面設計高手

人物:張聰 年齡:34歲

職業:網頁設計師

心願:軟件加推文字及時轉語音功能,讓同事聽見設計理念

與記者見面的下午,張聰提前20分鐘抵達。乾淨的休閒裝扮,藍色上衣更襯出他的陽光、帥氣。

入職現在的公司已有5個年頭,張聰融入了團隊,發揮着專長,爲企業創造價值,多次獲得辛勤服務獎、設計貢獻獎、最佳新人獎。

張聰所在的團隊氣氛活躍,同事給予的接納、包容讓無聲世界裏的張聰每天都感受着友善與熱情。同事們還親暱地稱呼他“小哥哥”。

張聰能夠獲得如今的工作機會,和他在校學習的專業技能以及每次備賽進行的賽前訓練密不可分。他在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主攻計算機專業,並自學美術專業。畢業後的張聰經殘聯推薦,參加全國各級攝影、海報設計等技術競賽,並獲得了多項第一的好成績。

優異的專業成績,過硬的專業技能,讓張聰在本職崗位得心應手。目前,張聰主要從事公司網頁設計、海報製作以及仿真植物拍攝等工作。公司主營仿真植物出口,平面設計要圍繞環保、健康、積極、簡約、美好等關鍵詞。四年前,張聰按照這些要求,牽頭與同事一起製作畫冊標準,如今公司的畫冊依舊參照這一標準設計。

公司每個業務部負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海外的客戶審美不盡相同,而業務部都比較瞭解自己客戶的喜好,張聰平時會多配合業務部的要求進行海報的設計與修改,有時還會預備幾個方案供選。由於他的海報設計得到了不同客戶的認可,更協助多個業務部門談成訂單,同事都很願意與其合作。“辛勤服務獎”便是依據業務部門的好評反饋,而頒給張聰的。

“雙向奔赴”用愛點亮無聲世界

人物:於曉嵐

年齡:42歲

職業:聾校語文教師

南京市聾人學校於曉嵐老師受邀作爲手語翻譯,全程支持了持續4小時的面對面採訪。可以自如地將無聲世界和有聲世界融合,於曉嵐的笑容、手勢自然散發着溫度。

“讀大學前,袁憬與張聰都曾在南京市聾人學校就讀。雖然我並沒有教過他們,但早就聽聞這兩位明星學子的勵志故事。他們是老師心中的驕傲。”於曉嵐肯定了袁憬與張聰樂於主動融入社會的努力態度,認爲這是他們能夠自立自強的關鍵所在。同時,於曉嵐認爲,兩位也很幸運地遇上了願意與他們並肩攜手的健聽人夥伴。這種雙向的奔赴,才讓無聲世界有了光亮。

“聽障學生與普通學生一樣,充滿求知慾,渴望被認可。由於信息來源少,客觀存在着一定的溝通障礙,他們心性往往更加單純、善良,一旦接受了一個朋友,給予對方的信任也是超乎想象的。”於曉嵐帶領着我們進一步走進無聲世界。

袁憬、張聰、於曉嵐和記者四人的交談中,於曉嵐始終保持口、手同步,哪怕與記者對話時,也不忘記打起手語動作。“聽障人士迫切想知道談話內容。因此尊重他們的一個小細節,便是讓他們及時知道我們在談些什麼,避免猜測。”於曉嵐說,健聽人老師之間交談,都會同步手語動作,這已成爲聾校老師自覺遵守的習慣。

多年來,聾人孩子們結婚了,都會邀請老師於曉嵐參加婚禮,見證自己的成長。於曉嵐也樂於在婚禮現場作爲翻譯,爲各方賓客和新人之間架起橋樑,傳遞祝福和答謝。

■採訪手記

聽懂、接納、支持他們健聽人還可以做更多

打網約車無法與司機通話,只有求助路人幫助,告知司機自己所在的位置;生病就醫,需要家人或朋友陪同,否則與醫生溝通很喫力;去銀行辦理業務,常常聽不見叫號導致錯過服務時間,還得重新取號排隊……通過面對面採訪和多日的文字交流,兩位聾人朋友向記者傾訴了無聲世界裏依然存在的困擾。

目前,聽障人士通過培訓,已可以掌握手語、寫字、認字和讀脣語,並一直努力融入健聽人的世界。身處有聲世界的我們,也要積極回應,更好地聽懂、接納、支持聾人融入社會大家庭! 作爲健聽人的我們,與會口語對話的聽障人士交流時,可以將語速放慢,並避免噪音干擾,幫助他們聽得更清晰。面對完全聽不見的聾人,手語尤其重要。健聽人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手勢,再配合文字交流。健聽人可以多與聾人面對面交流,讓他們看到表情,這樣可避免不少誤會。安排聾人就業的企事業單位,最好讓少部分健聽人員工學習常用手語,提高工作效率,並可安排善於溝通的職員,幫助聾人員工更好地融入。

爲了促進無障礙交流,要求健聽人都學手語,顯然不現實。我們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建立一支專業的手語翻譯服務隊伍,在需要的場合,爲聾人提供手語翻譯支持,有效地掃除無障礙溝通的障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