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春日報

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糧大戶技術應用。 梁闖 攝

本報訊 (記者梁闖)你知道玉米的“邊行”效應嗎?越是位置靠邊的玉米長得越好!21日,在九臺區九郊街道沿河村的一片農田裏,一株株呈“品”字形交叉生長的玉米挺直了腰桿,碩大的玉米穗在其間若隱若現,一派喜人的豐產景象。

“今年雨水頻繁,我們種的這300多公頃玉米不但沒受影響,看樣子還穩獲高產!”談起高產原因,豔玲種植業家庭農場負責人孫豔玲俯下身子,指着似“八爪魚”般牢牢抓地的玉米根系說,農場改進了種植方式,運用“品”字形擺放種植技術,玉米株型緊湊、植株粗壯、根系發達、顆粒飽滿。

仔細觀察田間,與傳統玉米種植方式不同,“品”字形玉米種植一壟雙行、雙埯4株,間距寬窄交錯,佈局橫豎成行。“這就發揮了玉米作物的邊行優勢。”究其優勢,鹽城永弘機械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蘇新給出了答案:“品”字形種植模式下,穴與穴之間近距離縮短至25釐米,遠距離擴大到65釐米,農田既寬鬆又緊湊——緊湊是爲了增加有效株數,寬鬆是爲了透光通風,最大程度促進風、光、水、熱等能量的交換。

玉米“品”字形擺放種植技術彙集了大壟雙行、寬窄行、一穴多株等多個種植模式的優勢,在抗旱耐澇、抗災防倒伏,保水、保肥、減少黑土流失,以及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空間等方面效果明顯。

“通過對比,呈‘品’字形種植的玉米植株、果穗長勢都普遍好於傳統模式。”孫豔玲算了一筆賬:以前種植玉米每公頃在5.5萬株左右,新技術模式下增加到6.5萬株,目前預測至少增產20%,每公頃能增收2000多元。農場還計劃將這項種植技術應用到更多的託管田,提高產量激發農民土地託管的積極性。

目前,這項高產種植技術正在我市多個玉米主產區示範推廣,配合這項技術的農機具已納入國家農機補貼名錄,這不但有助於提高全市糧食產量,全程機械化水平也會隨之進一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