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發佈會現場。陳超攝

重慶9月25日電 (記者 劉賢)作爲儲能領域的國家級大型科研平臺,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24日在當地發佈“固態儲氫加氫站”“固態儲氫運氫車”“純化儲氫一體化”“分佈式儲能”等示範項目,並掛出人才招募“英雄帖”,年薪最高180萬元。

該研究院是由重慶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聯合共建的高端研發機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國際儲能材料學會主席潘復生領銜。近年來,兩江新區研究出臺了《加快推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建設該研究院,構建新型儲能創新平臺。

氫儲能及電化學儲能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

發佈會上,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黨委書記、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敬豐介紹說,鎂基固態儲氫和鎂二次電池等儲能材料具有安全性好、儲氫密度高、資源豐富等優勢。“我們前期對鎂基儲氫和鎂電池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已開發出儲氫密度高達6.1wt%、高安全性的新型儲氫材料及多種成本均低於磷酸鐵鋰電池的新型鎂電池材料,我們研發的鎂電池獲國際鎂協‘未來技術獎’。”

基於前期技術和產品基礎,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擬開展“固態儲氫加氫站”“固態儲氫運氫車”“純化儲氫一體化”“分佈式儲能”等4個細分技術示範項目,“重慶廣陽島綜合示範”和“安徽青陽鎂能小鎮綜合示範”2個綜合示範項目。

其中,固態加氫站示範項目針對現有高壓氣態儲氫的安全及成本問題,擬利用鎂基固態儲氫技術,提高氫儲存的安全性並降低供氫成本。

固態儲氫運氫車示範項目針對高壓氣態儲氫在氫運輸中的安全性及成本問題,擬利用鎂基固態儲氫技術提高氫儲運的安全性並降低供氫成本。

“氫運輸服務是保證氫能社會運營的基礎,安全高效的氫運輸可推動氫能汽車及家庭的分佈式儲能系統大規模應用。”王敬豐表示。

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第一階段建設資金15億元,人員規模800至1000人;第二階段建設資金將達到50億元至100億元,人員規模到2030年預計可達3000人。研究院首期設備經費已到位,主要圍繞新型儲能材料、技術與裝備等產業方向,擬建設儲氫材料、鎂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儲能裝備、儲能系統管理與安全的6大研發平臺和1個材料研發公共分析測試中心。

重慶大學副校長鄧紹江介紹,研究院招聘人才在重慶大學同級別待遇基礎上上浮50%,到2025年,急需400名儲能與裝備方面的各類優秀人才,此外研究院爲所有引進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