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協同創新又譜新曲 團隊建設再鑄華章

——全國新能源與環保技術領域創新團隊共同體的探索實踐

召開全國新能源與環保技術專業領域創新團隊共同體會議

新能源與環保技術專業領域創新團隊共同體建設模型

2020年,首批120支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9個協作共同體應運而生。首批建設的新能源與環保技術專業領域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通過校企、校際協同機制,由培訓基地陝西科技大學,第一批8所院校(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10個深度合作協會、企業或科研院所組成,形成了“1+8+10”組織結構的1.0版本。2022年吸納第二批創新團隊加入,形成“1+10+12”組織結構的2.0版本。

共同體探索合作共研、聯合攻關、產教融合、資源共享模式,探索校企“雙師型”教師隊伍共享共建,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共同體建設和發展的模型,即學校和企業產教融合,搭建高水平科技研發平臺和高水平教師培訓平臺,提升團隊教師教學、科研、服務、創新、發展、合作等複合型能力,形成協作共贏的高水平校企命運共同體。

搭建共同發展平臺

夯實協同創新堅實基礎

(一)建章立制,健全組織,規範管理

共同體制定了協作共同體章程,明確了組織機構,設置了共同體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共同體管理委員會。共同體管理委員會行使權力,共同體全體會議每年召開兩次,研究共同體發展規劃和運行機制,定期召開共同體分委員會會議、落實工作計劃和進行工作總結,就重大事項進行決策。爲規範管理運行,制定共同體協同合作機制,即共同決策機制、溝通協調機制、利益共享機制、保障機制、創新發展機制,有序推進共同體各項研究高水平、高質量進行。

(二)合作研製建設標準,規範引領團隊建設

共同體成員單位作爲先行“試驗田”,由陝西科技大學牽頭合作,研製了《創新團隊能力標準》和《創新團隊建設標準》,構建包含黨的領導、團隊建設規劃與保障、團隊建設做法與創新、團隊建設成效及產出、團隊建設特色與推廣5個維度的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和60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爲創新團隊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建設規範,有力促進了各創新團隊的高質量建設。目前,共同體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驗收試評,首批8個創新團隊完成試評工作。

(三)共建團隊宣傳平臺,展示成果促進發展

共同體2021年創建共同體微信公衆號,2022年搭建共同體網站,用於展示各成員單位在團隊建設中的新做法、新探索、新成果、新經驗,分模塊展示團隊建設歷程和典型成果,並做好日常維護和信息及時發佈工作,通過交流、學習、參考、應用,不斷促進團隊建設高質量發展。同時,共同體成員單位充分利用各類渠道宣傳創新團隊建設經驗與成果,共同體活動和成效多次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在推動創新團隊建設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聚力推進團隊建設

創新方法形成示範

(一)以研究促改革創新,破解團隊建設關鍵難題

共同體始終把創新作爲團隊建設核心特徵,以研究推動創新,以創新破解難題。爲此,共同體組織成員單位協同推進創新團隊體系化研究主課題、子課題與實踐課題研究工作,集中開展開題、中期推進、階段彙報,不斷提升團隊成員嚴謹的科研能力。組建共同體專家智庫,爲共同體課題、團隊建設進行全方位指導和智力支持。組織共同體院校參加2021年“研究生科研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講座培訓,補齊職教師資研究水平短板。

(二)高端講堂伴隨全程,專家指導對接建設環節

共同體注重發揮專家指導作用,有計劃、按節點邀請專家開展專題報告,組織培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2021年10月,在武漢舉行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共同體課程與教材建設論壇。2021年12月,在線上舉行“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申報與新形態教材編寫技巧專題報告。此外,還邀請了呂景泉、徐國勝、付俊薇等一批全國知名專家和名師做專題報告等,不斷提升教師師德師風素養和專業能力,夯實育人水平。

(三)線上線下交流分享,有效提升“三教”改革能力

共同體把交流分享作爲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把交流成效運用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各分委員會結合每年工作和專業羣建設,不定期開展線上線下交流分享會活動,如2021年8月,線上舉辦國家技能大賽、課程思政建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成果分享會;2021年10月,線下進行“崗課賽證”育人模式、書證融通實施交流研討會;2022年4月,線上進行模塊化課程體系搭建、模塊化教學實施專題研討會等。團隊成員積極響應,認真歸納總結,樂於分享,形成全國教學團隊虛擬教研工作站。

(四)協作共建教學資源,推動優質課程示範共享

共同體成員單位整合資源、協同合作,主持共建國家教學資源庫2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爲線上線下教學提供可靠支撐。其中,天津輕工、酒泉職院等主持新能源類專業教學資源庫升級改進項目課程50餘門,資源數達31836條,學習人數達68791人;重慶電力、鄭州電力、湖北水利水電主持的發電廠及電力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課程50門,資源數達26266條,學習人數達128353人。目前,已形成國家專業羣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框架和模式,成員單位互學互鑑,全部參與應用推廣,多門課程已納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五)校企協同舉辦大賽,國際交流服務“一帶一路”

共同體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舉辦、承辦各類新能源類技能大賽。2021年10月,共同體攜手江蘇偉創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舉辦“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技術及應用賽項,共同體共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2022年8月,共同體攜手浙江拓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承辦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術”賽項,比賽通過中外選手聯隊的方式參賽,最終共同體共獲金牌1枚、銀牌1枚,促進中外職業教育互融互通。

(六)深度推進校企合作,黨建引領貫穿建設過程

校企共建是創新團隊基本要求,黨的領導是保證建設方向的始終要求。共同體在創新團隊建設中把黨建作爲促進團隊建設的重要抓手,在開展校企合作實踐中結合黨建工作形成了黨建促合作的實踐經驗。共同體組織成員單位踐行“行知行”職教思想,集體赴江蘇、浙江、湖北等地開展“黨建+實踐行”活動,開展與企業深度交流,對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先後建立4個產學研創培訓基地;通過參觀紅色基地,增強成員愛黨愛國情懷,提升團隊凝聚力。今年團隊均在所在省(市)實踐,其中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赴天津聖納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爲期一個月的下企業掛職鍛鍊,與企業技術骨幹拜師結對,共同研發的AI新能源智聯車亮相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博覽會,受到上級領導表揚和媒體青睞。

協同創新合作共贏

建設成效共繪新篇章

共同體成立以來,通過自身努力,藉助外力,形成合作,聚合發展,形成三類標誌性成果——國家“雙高”院校建設單位2所,“雙高”專業羣建設單位5所,其餘均爲省(市)級“雙高”院校、示範院校建設單位;已經開展教學成果獎評選省市的成員院校,均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0所院校的師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的一、二、三等獎。

此外,共同體在課題研究、校企協同、黨建共建、社會服務以及推廣應用上均有突破:1.首批創新團隊課題、共同體協作課題10項如期進行,進度完成90%,累計發表論文50餘篇;2.加大校企協同研發力度,技術項目50餘個落地;3.通過多省“黨建+企業實踐行”活動,兩個團隊成爲全國高校黨建示範樣板黨支部建設單位,其餘團隊均爲省(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標杆院系”、教學黨支部工作室、課程思政團隊等;4.踐行“雙碳”理念,進行東西協作(天津—酒泉)、津冀協作(天津—河北),助力鄉村振興和普職融通,出版科普讀物2本;5.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指導20餘所全國二批創新團隊建設、課題開展和共同體創建等工作;6.歸納做法和成果,多次在國家、省(市)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相關會議上發言分享經驗。

作爲牽頭單位,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成爲共同體連接的核心樞紐,綜合實力和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獲評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支、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教師獎2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工作者2人,開發3個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出版國家規劃教材1部,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銅獎1項等。

未來,共同體將持續優化體制機制建設,將此領域省(市)級創新團隊進行梳理,納入其中並形成“1+N+n”的3.0版本組織結構,貫徹落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相關制度和規範,打造德技雙馨、高水平、創新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同體成員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勇於擔當作爲,守正創新、增值賦能,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國家技能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李雲梅 夏紅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