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9月下旬,位於黃土高原上的藜麥陸續成熟,山西省靜樂縣娘子神鄉南舍村的高來明開始忙碌起來。“這些年藜麥的價格很好,家門口種地就能掙5萬元。”這位69歲老農感慨地說。

從家騎摩托車5分鐘,就能到達山坡上的藜麥地。高來明和很多村民一樣,在外地打工多年後,又回到村裏種植藜麥。

生長在黃土高原上的藜麥。 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

靜樂縣自2011年試種20畝藜麥起步,如今全縣藜麥種植面積已達到5萬畝,帶動種植戶年人均增收3000元。靜樂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鞏亮軍介紹說,當地不斷提升藜麥種植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已建設試驗與展示基地1000畝,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

承包南舍村藜麥種植的是回鄉創業的商人李潤青。2013年成立山西華青藜麥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後,他在村子周邊流轉2000畝土地建立藜麥種植基地,進行有機藜麥種植、新品種培育和示範推廣,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李潤青介紹說,公司與山西農業大學、忻州師範學院等開展聯合科研,設立工作站和試驗基地,對藜麥品種選育、種植技術和功能性產品開發進行深度研究,培育出自有藜麥品種5個,研發的藜麥產品包括藜麥米、藜麥白酒和藜麥黃酒。

靜樂縣依託當地藜麥種植優勢,以農民增收爲目標,制定了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方案,培養了一批規模化程度高、專業化帶動效應強的龍頭企業。

工作人員展示藜麥產品。 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

山西稼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祥雲說,公司因地制宜改良藜麥品種,創新研發出“晉藜1號”,具有耐高溫、穗頭大、產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等特點。

靜樂縣中國藜麥之鄉產業園內的藜麥種質資源。 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

在靜樂縣西南方向,有一座中國藜麥之鄉產業園,這裏不僅有存放3200份藜麥種質資源的基因庫,還設有研發中心、培訓中心、交易中心、綜合展示中心等。

“縣裏很重視全產業鏈發展和人才培養,已累計培訓藜麥種植高素質農民超過2000人,未來這個數字將達到1萬人。”鞏亮軍說。(記者王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