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王晶)社工參與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是關於愛與救贖的故事。

每一個司法社工,都希望出現在未成年被害人需要的時刻,李涵也是。

她的工作,就是圍繞着一羣特殊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涉嫌犯罪通常有背後原因,譬如家庭監護缺失,或者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有經驗的司法社工,會在幫教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發現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監護或者學校教育中的問題,並且可以輔助檢察官專業地解決這些問題。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央廣網記者 王晶 攝)

見到李涵,是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這是北京首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

2015年10月,北京市海淀分局在全國率先建成首家“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監督”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爲了做好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未成年案件一站式辦理便是其中一個機制,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入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而作爲北京市首批在審前階段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專職司法社工,李涵負責爲未成年人提供社會工作服務。

走進在辦案管理中心設置的幫教房間內,牆體是暖色的,桌上還放了兩隻可愛的小熊。一面黑板上清晰地標註了社工的職責,並懸掛着一張“違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工作流程圖”,其中包括如何評估未成年人的需求、收集未成年人背景資料等諸多細則。

“包括很多受到社會較多關注的案件,從警察把被害人叫到派出所做危機干預開始,到創傷療愈,再到社會關係和社會功能的修復,社工都會從頭跟到尾。”10年的時間裏,李涵所在的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的司法社工們,已經爲北京五千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專業服務。

李涵說,現實工作裏遇到的每個孩子,基本都帶着成長中的累累傷痕。他們帶着反抗的“勳章”走向社會,才發現從沒有機會學習解決困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例如,未成年人在遞煙的過程就是在尋找行爲認同,她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這一點。“他們在努力尋找談資,就是希望有機會和其他人聊天從而獲得關注,其實是希望有一個羣體歸屬。因爲這種認同和歸屬是他們在學校和家庭無法獲得的。”

記者瞭解到,未成年人檢察與成年人檢察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要通過辦案去聯動解決未成年人涉罪背後的基礎性問題。“每一個罪錯少年都應該被幫助,無論他曾犯下怎樣的過錯,這是一名司法社工的職責所在。”李涵說。

李涵和同事們嘗試了很多幫教方法,一點一點幫這些年輕人去掉心裏的戾氣,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熱愛。“城市歷奇”就是他們發起的一個實踐探索項目。社工專門帶領這些孩子利用週末時間在社會環境中開展戶外活動,讓孩子們在“歷奇”的過程中完成任務,鍛鍊意志力,讓他們更好認識社會,社工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好地認識、瞭解他們,進而幫助他們。

“2016年起,我們組織了近400次活動,包括在北京大街小巷徒步、上山撿垃圾、整理共享單車、幫助陌生人等。”李涵和其他社工帶着犯錯的少年,丈量着北京的每一條地鐵線,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強化犯罪臨界預防,從源頭上最大化教育、挽救、救助涉案未成年人。”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劉燦華表示,當下,在司法機關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同時,司法社工作爲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在附條件不起訴考察幫教、社會觀護、被害人救助等方面多元化介入,在預防未成年犯罪、涉罪未成年人不良行爲矯治和減少重新犯罪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過去的10年裏,李涵和她的同事們接觸過的80%的孩子都順利地復工復學、迴歸社會,服務羣體再犯率只有3%。這組數據讓她相信,“我們有極大的可能去改變他們,而不應該輕易放棄他們。”

她覺得:“我們去關注他們,也是對他們的生命負責,他們的生命也許能出現轉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