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發展中的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7月17日,我國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見習記者熊美琪

9月20日上午,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在漢召開。會議指出,省委作出“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爲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的戰略決策,是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之招,是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是基於武鄂黃黃髮展優勢提出的務實之策,將加速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爲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堅實支撐。

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四市在會上報告了各自在同城化方面的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重點。

■ 鄂州

加快打造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

今年以來,鄂州市緊扣省委、省政府賦予鄂州的發展定位,健全與武漢、黃石、黃岡市級層面定期協商機制,推動建立常態化工作落實機制,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聚焦規劃同編。積極參與編制《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與武漢、黃石、黃岡共同編制《湖北花湖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黃鄂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等專項規劃,推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強化交通同網。加快武陽高速鄂州段、武漢新港高速鄂州段等項目建設,推進機場高速二期、武黃高速改擴建等工程前期工作。暢通城際市政道路,力爭2023年底打通與武漢10條對接路,2025年底打通與黃石6條、黃岡1條對接路。積極謀劃推進武鄂市域鐵路建設。加大燕磯港、三江港開發力度,全面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和港口服務能級。

力推科技同興。做強創新平臺,支持梧桐湖科技企業孵化器、光谷聯合科技城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25家省級科創平臺發展壯大。做實市校合作,與武大、華科等6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引進科技成果37項。做優人才生態,“梧桐計劃”等人才新政營造了“近悅遠來”的良好環境,全市各類人才總量達到22.6萬人。

做實產業同鏈。主動融入武漢產業鏈,大力推動三安光電、瑞華光電、容百鋰電等光電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建設。目前,三安光電、芯映光電產能逐步釋放,瑞華光電一期投產運營,容百鋰電五期新增產值超百億元。

推進民生共享。推進武漢醫療資源向鄂州延伸,省中醫院葛店院區、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梁子湖院區運轉良好。推動鄂州第三代社保卡加載“武漢通”,在全國率先探索試行異地購房由住房公積金繳存地發放貸款的新模式。

下一步,鄂州將着力推進四項重點工作:

一是加快打造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力爭年內開通6條客運航線、2條貨運航線,加快順豐轉運中心和機場內部設施建設,着力完善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構建武鄂黃黃一小時通勤圈。加快推進空港綜保區、機場口岸、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規劃建設,與黃石、黃岡共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二是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協同。與武漢12所高校開展市校合作,大力推動紅蓮湖一葛店科創組團和臨空組團建設,持續深化“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鄂州”模式。

三是大力推動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武漢“965”產業集羣,深入推進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順豐、依託順豐、服務順豐,大力發展臨空偏好型產業。

四是促進發展成果共享。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創新社會協同治理模式,推動業教保醫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市通辦”。

■ 黃石

發揮比較優勢 從六個方面協同發力

黃石市將重點發揮比較優勢,從以下六個方面協同發力:

放大交通區位優勢,打造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

按照“西融武漢鄂州、北接花湖機場、東連黃岡九江”的思路,加快推進武陽高速、花湖機場高速二期、連接花湖機場市域鐵路、S203黃石城區至花湖機場南大門段、燕花大道以及時速350公里高鐵通道等一批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方位推動與周邊地區互聯互通,合力打造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依託武漢科創優勢,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東部傳動軸。

充分依託武漢高校、科研、人才等優勢,積極推進與武漢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園區、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來黃辦學,全面提升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大冶湖高新區、黃石科技城等創新平臺能級,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壯大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承接武漢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全面對接、配套、服務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羣,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推進融通高科、諾德鋰電、長城汽車、中信特鋼新材料、勁牌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着力打造兩千億級新材料、千億級電子信息、五百億級汽車零部件和生命健康產業集羣。

深耕城市稟賦優勢,打造武漢都市圈東部生態文旅城。

充分發揮黃石城市建設、山水資源等優勢,重點對接服務武漢新城,積極推進大冶湖新區、黃石光谷東科創島建設,吸引武漢企業在黃設立科技研發、生產製造、度假培訓基地,着力打造武漢“後花園”、武漢都市圈東部生態文旅城。

拓展全域臨空優勢,打造花湖機場配套服務聚集區。

遵循臨空經濟圈層結構發展規律,加強與全省臨空經濟區規劃對接,優化全市空間和產業佈局,推動黃石港區建設臨空商務區、下陸區建設臨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冶湖新區建設萬科·順豐港灣新城、大冶市建設臨空產業區,全力打造花湖機場後勤配套承載區、商務服務聚集區。

強化內通外聯優勢,打造武漢都市圈東向開放橋頭堡。

充分發揮黃石新港通江達海優勢,推進“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積極爭取黃石新港納入國際客貨運“雙樞紐”(天河機場、花湖機場)規劃建設、黃石新港園區納入湖北自貿區擴容升級範圍,全面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和效能。

■ 黃岡

抓住重大現實機遇 積極融入都市圈發展

黃岡市這一年來同城化工作取得如下進展:

圍繞規劃一體,與武漢市協同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光谷科創大走廊區域佈局規劃,牽頭編制的《黃鄂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取得初步成果。

圍繞交通同網,加快推進一批互聯互通重點交通項目,黃黃高鐵、麻安高速東段建成通車,武漢新港唐家渡一類水運口岸開港運營,鄂黃長江大橋實現9座及以下客車ETC免費通行。

圍繞產業協同,聚焦科創產業關聯配套,組建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45家。1月—8月與武漢都市圈企業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0個、協議投資額462億元,TCL智能製造產業園、銘普光磁等與光谷協作配套的補鏈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之中。

圍繞服務共享,率先與武漢實現238個政務事項自助服務“跨市通辦”,410項高頻事項、旅遊年卡、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實現“一圈通辦”。

黃岡市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爲:

在協同創新上爭取新突破。務實推進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合作,高標準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打造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東湖高新黃岡智能科技產業園、光谷·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示範工程,加快建成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醫藥化工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打造光谷創新重要承載地,與武漢共建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在產業同鏈上實現新進展。強化黃岡主城與武漢光谷緊密協同,做好產業承接配套與協同發展,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深化與花湖機場全面對接,加快順豐“三個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發展以供應鏈管理爲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城市功能。加強與武漢、鄂州、黃石的跨江跨區合作,協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在交通互聯上見到新成效。加強與武漢、鄂州、黃石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燕磯長江大橋及接線、武紅高速、G347舉水河大橋等“硬通聯”項目,積極謀劃推動武漢至黃岡市(郊)域鐵路、鄂黃第三過江通道、武漢至黃梅高速、武漢至羅田至英山至安慶高鐵等路網建設,共謀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進武穴鐵水聯運、麻城石材專用線等項目建設,深度融入區域鐵水公空多式聯運格局,服務共建航空客貨運“雙樞紐”。

在流域治理上體現新擔當。加強與周邊城市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建立綜合行政執法、環境監測和評價、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等機制,與武漢共同探索建立舉水、倒水等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一體謀劃推進流域水災害防治、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

在共建共享上取得新成果。從市場主體和羣衆迫切需求入手,深化社保、教育、醫療、公積金、旅遊等領域合作交流、互認互通,拓寬線上線下辦事渠道,有序推動更多民生政務事項“跨市通辦、多地聯辦、全程網辦”,讓廣大羣衆共享都市圈發展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