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市疾控中心环食所工作人员对管网末梢水水质开展现场应急检测。

武汉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一手抓环境健康,开展生活饮用水、室内空气、放射相关的卫生学监测、检验、评价;一手抓食品安全,负责全市与环境、食品、放射相关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膳食营养相关培训,确保市民群众舌尖安全,入口健康。

■ 对全市各监测点位定期抽检

确保空气和饮水安全

日前,在武汉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环境卫生室室主任刘俊玲和同事一起清点装备,准备前往自来水厂开展生活饮用水安全监测。

“环食所的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到水和空气是否合格,小到柴米油盐是否安全。”所长王怀记介绍,武汉市包括10多家市政水厂在内,共有825个生活饮用水监测点位,环食所每个季度都要对出厂水和管网末端水进行抽检,监测30多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规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此外,在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还要对水质进行一次106项指标全面分析。

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是环食所承担的又一重要职能。不同于环保部门的主战场在室外,环食所负责对商超、电影院、酒店等7大类28种公共场所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看PM2.5浓度是否合格,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噪声、微小气候指标是否符合健康要求。

武汉平均每年开通两条地铁线,地铁内空气质量牵动着疾控人的心。王怀记介绍,每条新线路通车以前,环食所都会受命进行竣工验收的卫生学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方整改,直至各项指标合格为止,为居民健康出行提供保障。

■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油条、面窝中加入明矾,可使口感蓬松软糯,但如果长期超量摄入,就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神经功能受损等病症。芝麻酱是热干面的灵魂,可一旦在生产环节把关不严,就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等真菌毒素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不能单单依靠商家自律,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市疾控中心环食所每年抽检数千件食物样本,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形成隐患报告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将监测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商讨解决措施,反馈给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

对于百姓来说,不仅要吃得安全,还要吃得健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而合理膳食行动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要求每万人中有一名营养指导员。按照武汉市千万人口计算,需要配备一千位营养指导员。

2020年,武汉市启动营养指导员培训,由市疾控中心环食所负责具体实施。副所长梁高道介绍,培训班每年招募50多名学员,重点面向区级疾控中心从事基层营养工作的人员,以及学校、医院、企业等集中供餐单位的配餐人员,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营养学基本知识、能够合理搭配营养餐、可满足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的指导人员,并通过这些“火种”渗透到普通百姓中间,让大家都能够吃得营养又健康。

■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去年年底,某单位有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疑似一起食源性疾病。市疾控中心环食所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副所长吴晓旻介绍,工作人员通过采集病例直肠拭子进行20余种常见胃肠道病原快速筛查,并开展流行病调查和现场卫生环境调查,迅速锁定致病元凶为诺如病毒。

2014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正式上线,除了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以便及时开展应急处置,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帮助工作人员了解食源性疾病在武汉地区发病和流行的趋势,为武汉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供技术指导及科学依据。目前,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已覆盖至全市所有食源性疾病诊疗机构。

文/李卓能 袁皓 任雪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