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2年8月10日

話說我國近代史上第十九件重大事件是:1911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那就是自十九世紀末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溱湖之戀圖書館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1910年2月,廣州新軍舉事失敗之後,悲觀失望情緒籠罩一些革命黨人,而中國同盟會的領袖孫文卻對革命矢志不渝。堅持不懈。爲了挽救革命,該年5月,趁孫文來日本之際,宋教仁與譚人鳳等人請求孫文改革會務,擴大民主,減少決策失誤。可是孫文卻對宋曾經支持章太炎耿耿於懷,態度十分橫蠻,而且極不負責任。他對宋教仁說:“同盟會已經取消,有力者儘可另樹一幟。
宋教仁等人對孫文徹底失望,爲了讓革命不至於半途而廢,宋教仁、譚人鳳等人於該年6月,在東京研究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部,調整革命策略、重整革命隊伍,以期早日革命成功。會上,宋教仁以政治家的膽識,徹底否定了孫文在兩廣沿海地區零敲碎打的自殺式會黨策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部在上海成立後,宋教仁作爲中部總部的靈魂人物,領導革命黨人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爲革命重心,加強與各革命團體的聯繫與聯合,並制訂了1913年在兩湖及江浙同時起事的戰略部署。
1911年初,盛宣懷在度支部尚書載澤的支持下接任郵傳部尚書一職後,更加快了國有政策的正式出臺。
1911年3月,武漢新軍各標營均已經建立起文學社的組織。共進會主要集中於新軍八鎮第16協第32標發展會員。武昌起義時已經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約佔新兵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文學社和共進會是新興知識階層的革命組織,新軍士兵是發動革命的潛在力量,文學社和共進會一直以新軍士兵作爲主要工作對象。

溱湖之戀圖書館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正式發佈“鐵路國有”上諭。5月13日,長沙市面就出現保路揭帖,次日長沙發生萬人遊行請願,18日,第一次衙門請願爆發;在川漢線已動工的湖北,盛宣懷爲強奪股權,下令停工,引發宜昌商人、民衆聚集抗爭,清廷調集軍隊彈壓,雙方發生衝突,死傷20多人,這是保路運動的第一次流血事件。6月16日,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在成都召集川漢股東臨時大會,提出“文明保路”,聚集股東達2400名,次日,聞訊而來的各界學生、市民使與會人數達到4000以上。
1911年6月17日,四川民間各團體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推舉四川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爲會長,副議長羅綸爲副會長,張貼文告,四處講演,甚至上京請願。8月5日,在成都召開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8月24日,羣衆開展罷市罷課,9月1日,在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的號召下,開展抗糧抗捐活動。9月7日,保路同志會代表率數萬人陳請阻止川漢鐵路欽差大臣端方進入四川,“趙督未允代表,衆即言辭激烈,趙督當場喝令狙擊”。手無縛雞之力的蒲殿俊、羅綸等九人當場被捕,這便是死傷衆多、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9月23日,湖北境內最有影響的兩個革命組織共進會、文學社宣佈合併,大家決定日後不再分彼此,一律統稱“武昌革命黨人”。第二天召開幹部會議,組建了起義的領導機構——起義總指揮部。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被推舉爲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推舉爲參謀長。起義時間定爲10月6日(舊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後因準備不足,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91]  。9月24日,召集各部隊代表一百多人舉行會議。詳細討論軍事行動後臨時政府的框架及人選,確定各參戰部隊行動方案和聯絡方式

溱湖之戀圖書館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8標則在中和門及蛇山佔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爲標誌,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湖廣總督瑞瀓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接着是推翻清朝統治,由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
1911年12月20日,孫中山經香港歸國,胡漢民、廖仲愷等乘兵艦到港迎接。胡漢民勸孫中山留廣東,整訓軍隊,舉兵北伐。然後“實力廓清強敵,乃真成南北統一之局”。孫中山堅持前往滬、寧,主持內外大計,說:“我若不至滬寧,則此一切對外大計主持,決非他人所能任”。又說:“今之大患即在無政府”。12月25日,孫中山到上海,受到熱烈歡迎。報紙紛傳孫攜有鉅款回國,記者問他:“你這次帶多少錢來?”孫中山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同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六歲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直至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諭發佈。隆裕對內閣全體說:“我們先辦了這事,我再見他們,免得又有耽擱。”於是將遜位詔書蓋印發出
溱湖之戀圖書館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爲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爲都督,改國號爲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發佈退位詔書。
辛亥革命的發生,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矛盾激化和中國人民頑強鬥爭的必然結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