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朱豔霞

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發佈《NIFD季報——“惠民保”模式向何處去》(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經歷前兩年爆發性增長後,2021年7月初至2022年6月底,共有112個惠民保產品陸續進入保障期,保費收入109.70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64.11%。其中,政府(或醫保部門)介入程度較深的兩種惠民保模式保費明顯增長,參保率較高。

值得關注的是,惠民保主流模式允許既往症患者投保,其可持續發展依然面臨着逆向選擇問題的困擾。對此,多地惠民保通過分享行政資源、提升公益性、探索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務等三方面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分享行政資源降低成本

逆向選擇理論認爲,在採用統一費率將不同風險人羣集合在一起時,健康人羣中部分人士認爲保費過高,選擇不參保或不續保,高風險人羣則被吸引而來。這會導致費率上升或差異化定價,直到市場達到新的平衡或陷入死亡螺旋。

《報告》認爲,解決逆向選擇問題的關鍵是提升健康人羣參保需求。提升健康人羣參保需求的途徑有兩方面,一是提升健康人羣從惠民保項目獲得的預期賠付,二是降低其保費支出和理賠成本。政府或醫保部門分享行政資源,明顯降低運營成本,有助於降低惠民保產品價格或提高賠付水平,刺激需求。

在政府推動型模式下,政府藉助基層網格化力量進行參保動員,分享了政府基層組織資源。例如,浙江省麗水、衢州、紹興等地政府把惠民保納入民生工程,統籌利用基層組織資源,發揮了強大組織動員能力。網格員等基層力量參與宣傳動員和惠民保政策講解,協助承保機構走村訪企,深入街道,動員居民和企業投保,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商業健康保險領域公信力較低、覆蓋面不足等問題,顯著降低了惠民保營銷成本。

調研顯示,政府推動型模式營銷成本佔保費比例普遍低於1.5%,而其他模式營銷成本一般爲5%-8%。同時,醫保部門分享支付資源。職工參保人可使用基本醫保個人賬戶資金餘額爲自己及直系親屬投保。該賬戶資金餘額並非職工可支配收入,用活這部分沉澱資金間接降低了投保人成本。

調研顯示,麗水、衢州、紹興等7個以政府推動型模式試點的城市,已有超600萬名職工參保羣衆採用基本醫保個人賬戶劃扣方式購買惠民保,其中部分職工還簽訂了代扣代繳協議,爲續保工作打下了紮實基礎。

此外,醫保部門分享基本醫保信息化系統,實施報銷結算一卡刷,有些地方還實現了基本醫保數據共享。

提升公益性

《報告》認爲,政府推動型模式探索出“保險+公益”新業態,在組織引導健康人羣公益助人意識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

政府網格化推動惠民保項目,可贏得健康人羣對項目公益性的信心。在政府“扶上馬”後,隨着項目深入開展,能夠長期維繫健康人羣信任的關鍵措施是推行高標準賠付率監管舉措,以及保持高透明度,深度培育健康人羣對項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認知與信念,維繫公益化品牌。

例如,2021年,在惠民保項目開始推行時,麗水、衢州、紹興、嘉興、湖州等地政府推動型惠民保項目首年參保率均超61%,2022年參保率超65%,平均續保率超84%,續保率最高達96%。

同時,《報告》稱,對賠付率設置下限是確保惠民保保費收入主要用於待遇兌現的關鍵。政府推動型模式賠付率一般要求在90%以上。“保本微利”的監管要求有助於提升健康人羣公益助人意識。

此外,對惠民保資金進行第三方審計,向社會公佈賠付和審計情況,向獲賠人員發送賠付信息,接受全體投保人監督……運營透明度高,可提升健康人羣對惠民保項目的信任度。

探索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報告》認爲,從一些性價比高的健康管理服務突破,可增加健康人羣體驗感。廣東省珠海市“大愛無疆”項目探索“惠民保+癌症篩查”是典型代表。

2021年,“大愛無疆”項目累計參與早期篩查6.8萬人,已完成各類檢測1626例,發現癌前病變518例,確診肺癌1例。該確診病例因發現早,手術預後好、恢復快、花費少,還避免了後續放化療及康復治療。

此外,針對惠民保在試點中形成的“政府推動、商保承辦、公益化運行”制度新形態,《報告》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提升制度定位。在已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道防線基礎上,應將其定位爲“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第四道防線,爲大病和重症患者在政策目錄之外的高額醫藥費用提供精準保障。

二是大力推進“保險+公益”新業態向全國複製推廣。這一模式沒有增加財政投入,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級財政負擔加重的現實情況下,適合於在全國推廣。試點城市投保人員每年支付保費普遍介於100元至150元之間,絕大多數羣衆可以負擔。

三是優化舉措,提高羣衆獲得感。一方面,在資金可承受的情況下,將一些未納入基本醫保目錄但治療效果好、臨牀價值高的創新藥和診療服務項目按一定程序納入保障範圍,不斷解決羣衆高額醫療負擔中存在的保障盲點問題;另一方面,持續發展以疾病預防爲主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務,從“診斷、治療階段費用補償”延伸到“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更好發揮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