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近年來檢出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爲影像技術的精度提升。

近日,網上關於打新冠疫苗是否會導致肺結節的疑問引發熱議。對此,權威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沒有證據證明接種疫苗與肺結節有關聯。肺結節近年來檢出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爲影像技術的精度提升。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老年放射科主任、上海放射醫師分會委員李銘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隨着人們對體檢的重視,以及低劑量肺部薄層CT篩查的逐步廣泛使用,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我們觀察到,現在體檢人羣中幾乎有接近一半人都檢出了肺結節。”

他表示,傳統胸部X光片無法識別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如今通過精度更高的CT設備都可以檢出,而且醫療人工智能的普及,也提升了小結節的檢出率。

“把肺小結節頻發與疫苗接種關聯起來是毫無科學依據的。”李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肺小結節檢出率的升高,一方面是由於環境因素並沒有改善,甚至更加惡化,另一方面也與醫療技術的進步、檢測設備精度提升有關。”他還表示,伴隨着社會進入老齡化,也增加了肺小結節的患者比例。

李銘從技術角度分析稱,肺小結節檢出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是如今對於肺癌高風險人羣篩查所使用的是低劑量薄層螺旋CT掃描,可以發現幾毫米大的小結節,這些結節在以前靠胸片檢查都是無法看到的;第二個是隨着人工智能AI輔助診斷的快速發展及廣泛使用,提高了過去人眼容易漏診的肺小結節的檢出率;第三是放射科醫生在書寫胸部CT報告時,也將尚未達到肺結節診斷標準的肺部微小病竈納入了。

李銘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大小在3毫米左右的肺小結節稱爲“粟粒結節”,3毫米-9毫米的病竈才被叫做“小結節”,10毫米-30毫米的病竈叫做肺結節。“現在大部分醫院體檢採用的是2毫米以下的圖像層厚來進行肺部疾病的篩查,一些條件比較落後的地方還在使用5毫米層厚的圖像來進行篩查和診斷。”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5毫米的設備就容易漏檢或者誤診5毫米以下的病竈。”

李銘表示,超過95%以上的肺結節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觀察隨訪就可以了,但也不是所有的肺小結節都可以忽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盧春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部分的小結節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部分小的磨玻璃結節可能屬於早期的惡性腫瘤,只是它長得比較小、比較慢,應該定期進行復查。”

盧春來強調,肺結節是比較複雜的問題,很多人想得過於簡單了。“包括肺癌、肺結核、良性病變等,都屬於肺結節的範疇,要進一步判斷這些結節的性質,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需要有經驗的醫生,現在AI的能力還無法達到。”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針對一些患者反映的,同一醫療機構體檢,間隔一年,病竈發生較大變化的問題,盧春來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有些時候的結節是炎症的表現,體檢出來之後,通過消炎治療等方式,炎症自行消失了,另有些地方形成了新的炎症,所以會出現間隔一年,結節消失或者變大的情況。”

此外,一些觀點認爲,年輕的非高危羣體的健康人,無需每年參加肺部CT篩查。對此,盧春來認爲,這種說法目前也還沒有定論。“普通胸片基本發現不了特別小的結節,所以CT篩查還是有必要的。”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