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和他的前妻、同爲億萬富豪的梅琳達·法蘭奇·蓋茨共同擔任蓋茨基金會的主席,而前者在峯會上宣佈,該基金會計劃在25年後關閉。

文 | Giacomo Tognini

來源:福布斯

在2022年《福布斯》400富豪慈善峯會上,比爾·蓋茨談到了他將在未來幾年向蓋茨基金會捐贈數十億美元的計劃,以及他對全球在根除疾病和減少碳排放方面的樂觀態度。

蓋茨和他的前妻、同爲億萬富豪的梅琳達·法蘭奇·蓋茨共同擔任蓋茨基金會的主席,而前者在峯會上宣佈,該基金會計劃在25年後關閉。

在與《福布斯》首席內容官Randall Lane的主題對話中,蓋茨表示:“蓋茨基金會的目標是再運營25年。”那它在未來25年裏的目標是什麼?“通過根除或將發病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來在很大程度上終結傳染病,以及所有使世界變得不平等的疾病。”

就在兩個月前,蓋茨向該基金會捐贈了創紀錄的200億美元——這是慈善史上最大的一筆捐贈之一,而《福布斯》在7月的一次獨家採訪中報道了這一消息。蓋茨還承諾,“將在幾年後的某個時候”再捐贈200億美元,並在那之後繼續捐贈,直到把自己從億萬富豪榜上除名爲止。

再過25年,蓋茨就91歲了,而梅琳達——如果那時她還在基金會工作的話——將是83歲,這意味着需要下一代億萬富豪慈善家接棒蓋茨基金會。

蓋茨說:“我和梅琳達很可能會在這段時間裏一直都在,以確保基金會的工作能按計劃進行。我們認爲在這個時間框架裏把錢花光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會越來越多地捐贈資金,並承諾提高支出水平。”

早在2015年,蓋茨就預測到世界會爆發一場大流行疾病,並因其對新冠肺炎的看法而聞名世界。他表示,對於錯誤信息和陰謀論,自己仍然沒有解決方案。有人甚至會在街上走近他,對他大喊大叫,指責他用微芯片跟蹤別人。

“兩極分化和缺乏信任是一個問題。”他說,“去年最暢銷的一本書是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寫的一本,書中說我喜歡賺錢,並用疫苗殺死了數百萬人。這種書竟然也能暢銷,真是太瘋狂了!”

好在,隨着疫情的消退,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陰謀論似乎正在消失。“我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追蹤網上的內容,包括與我有關的話題。”蓋茨說,“在疫情期間,這部分內容中有95%都與陰謀論有關,不過現在已經平靜下來了。”

比爾·蓋茨在2022年《福布斯》400富豪慈善峯會上與Randall Lane交談。圖片來源:JAMEL TOPPIN FOR FORBES

不過,蓋茨仍對美國國內的兩極分化感到擔憂,並認爲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幾乎沒有改善的希望。“我承認,政治的兩極分化可能會讓一切都終結,我們將迎來一場懸而不決的選舉和一場內戰。但我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我不會把錢花在這方面,因爲我不知道該怎麼花。”

不過,他對各種想法都持開放態度:“人們喜歡尋求簡單的解決方案,而真相有時有點無聊。任何能通過創新讓兩極分化減少、讓真相和瘋狂的事物一樣有趣的人都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蓋茨預計他的基金會將繼續專注於醫療保健和根除疾病,即使他已被邀請進入其他慈善領域。“我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但我們並沒有增加新的慈善業務。人們會認爲,‘現在你們應該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我們不會,我們還是要更深入地做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根除瘧疾、艾滋病、麻疹和脊髓灰質炎。”

今年,從廢水中檢測到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在數個國家捲土重來,而紐約州北部的一起癱瘓病例也促使紐約州長Kathy Hochul在本月早些時候宣佈該州進入緊急狀態。儘管遭遇了這些挫折,蓋茨仍然希望這種疾病能在未來三到四年內被消滅。

另外,蓋茨還談到了其基金會在基因療法方面的努力。該療法旨在通過一次性、成本約2,000美元的注射來治癒大約10萬患有鐮狀細胞疾病的患者。通過同樣的技術,蓋茨基金會正計劃開發一種類似的艾滋病治療方法,而他預計這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開發時間。該基金會總共爲這些努力投入了約6億美元資金。

關於蓋茨基金會的未來,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蓋茨及其前妻梅琳達之間的關係,後者也是基金會的聯合主席。目前,蓋茨認爲沒有理由需要爲此擔心,他說:“我們對外界完全保持透明,我們無法在一起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小,我認爲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蓋茨基金會已經制定了應急計劃。蓋茨說:“我與梅琳達已經就此進行過討論。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從未就基金會事務發生分歧。我們引入了新的受託人,基金會的管理過渡看起來非常順利。”

儘管美國在對抗疫情時表現不佳,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進展也比較緩慢,未來20年再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也很高,但蓋茨仍然對世界前景持樂觀態度。他說:“悲觀代表着缺乏遠見”,並一口氣列舉了諸多領域取得的進展,從減少營養不良和肥胖,到開發出艾滋病毒疫苗,再到推出“綠色水泥”以減少工業碳排放等。

對蓋茨來說,把越多注意力集中在世界正面臨的危機上,就意味着越多的人會關心並試圖解決這些危機。作爲最後的結語,他問了觀衆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寧願活在20年後,還是活在100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