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网

□吴雪晴(长安大学)

17岁的舒海峰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他3岁确诊,因手部神经发育障碍,手指无法正常伸展发力,家人决定带他学琴作为干预训练。此后,他每天坚持练琴4至6小时,甚至生病都未间断。如今,舒海峰的手指能在琴键上飞跑,更屡获大奖,进步的背后是舒海峰和家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少年加油!(9月25日《人民日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感知觉异常、发脾气、攻击、自伤等现象。今年夏天,一部大热高分剧《非常律师禹英雨》将孤独症患者带入大众视野,让大家更加关注到这一群体。剧中女主角作为孤独症患者,却凭借充足的法律知识,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律师。现实生活中,2021年4月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演出舞台上,一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响彻全场,与郎朗齐坐在钢琴前的孤独症患者17岁少年舒海峰也就此为众人所熟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美妙的旋律背后是舒海峰看不到尽头的努力。2008年,年仅3岁的舒海峰被确诊患有孤独症、三级精神残疾,存在注意力缺陷和手部神经发育障碍等,且智商有所受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年365天,每天4至6个小时,无间断的练习,从手指无力到在琴键上飞扬,是坚持与专注造就了他,在钢琴领域屡获大奖,闯出一片天地。

舒海峰在舞台上尽情演奏的背后,还离不开家庭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从发现舒海峰对钢琴的兴趣,到鼓励舒海峰走上钢琴的职业道路,家人都一直陪伴在舒海峰身边,用爱将他包围。试想一下,如果没了家人的干预,舒海峰的钢琴才能可能无法被发掘,更没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上。

舒海峰奏响的不只是音乐,更是为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奏响了“启航之歌”。从2021年7月开始,舒海峰的妈妈才在社交媒体账号上打上“孤独症”的标签,舒海峰的故事成为了许多孤独症患者家庭的榜样。舒海峰妈妈也致力于传播正能量,尽自己所能为同样遭遇的家庭提供建议,带来希望。鼓励更多像舒海峰一样的孤独症患儿找到自己的兴趣,实现人生价值。

在舒海峰本人和家人的努力下,一首首悠扬的音乐从他的“孤独小屋”传出,在世界舞台上奏响,鼓舞着的不只是更多的孤独症患者,还有我们普通人。我们都应该去找到所爱,坚持所爱,传播这份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