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網

□吳雪晴(長安大學)

17歲的舒海峯是一名孤獨症患者。他3歲確診,因手部神經發育障礙,手指無法正常伸展發力,家人決定帶他學琴作爲干預訓練。此後,他每天堅持練琴4至6小時,甚至生病都未間斷。如今,舒海峯的手指能在琴鍵上飛跑,更屢獲大獎,進步的背後是舒海峯和家人持之以恆的努力。少年加油!(9月25日《人民日報》)

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爲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行爲方式刻板、感知覺異常、發脾氣、攻擊、自傷等現象。今年夏天,一部大熱高分劇《非常律師禹英雨》將孤獨症患者帶入大衆視野,讓大家更加關注到這一羣體。劇中女主角作爲孤獨症患者,卻憑藉充足的法律知識,成爲了一名出色的律師。現實生活中,2021年4月北京冬奧會倒計時300天演出舞臺上,一首《匈牙利舞曲第五號》響徹全場,與郎朗齊坐在鋼琴前的孤獨症患者17歲少年舒海峯也就此爲衆人所熟知。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美妙的旋律背後是舒海峯看不到盡頭的努力。2008年,年僅3歲的舒海峯被確診患有孤獨症、三級精神殘疾,存在注意力缺陷和手部神經發育障礙等,且智商有所受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年365天,每天4至6個小時,無間斷的練習,從手指無力到在琴鍵上飛揚,是堅持與專注造就了他,在鋼琴領域屢獲大獎,闖出一片天地。

舒海峯在舞臺上盡情演奏的背後,還離不開家庭的正確引導與支持。從發現舒海峯對鋼琴的興趣,到鼓勵舒海峯走上鋼琴的職業道路,家人都一直陪伴在舒海峯身邊,用愛將他包圍。試想一下,如果沒了家人的干預,舒海峯的鋼琴才能可能無法被髮掘,更沒有機會站在世界舞臺上。

舒海峯奏響的不只是音樂,更是爲孤獨症患者及其家庭奏響了“啓航之歌”。從2021年7月開始,舒海峯的媽媽纔在社交媒體賬號上打上“孤獨症”的標籤,舒海峯的故事成爲了許多孤獨症患者家庭的榜樣。舒海峯媽媽也致力於傳播正能量,儘自己所能爲同樣遭遇的家庭提供建議,帶來希望。鼓勵更多像舒海峯一樣的孤獨症患兒找到自己的興趣,實現人生價值。

在舒海峯本人和家人的努力下,一首首悠揚的音樂從他的“孤獨小屋”傳出,在世界舞臺上奏響,鼓舞着的不只是更多的孤獨症患者,還有我們普通人。我們都應該去找到所愛,堅持所愛,傳播這份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