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网

全天区脉冲星分布图。

□王小杨

早在2021年5月20日,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已观测到201颗新脉冲星。这是经由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正式对外发布的观测数据,事实上人类发现的脉冲星已超过2000颗。

“脉冲星”,被喻为“宇宙灯塔”,而大众对此所知甚少。据一些资料介绍,脉冲星自转周期非常短,只有几毫秒,在自转的同时,脉冲星穿越上万光年向地球发出“脉冲”信号,与地球产生“连接”。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人类的“探星之路”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近一直比较神秘的“脉冲星”。

当对外发布观测到201颗新脉冲星后不久,腾讯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启动了“探星计划”。这一计划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的计算能力,以“云+AI”助力FAST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视觉AI分析,探寻脉冲星线索。有了“云+AI”的加持,脉冲星识别速度提升了120倍。

基于这些科学发现的参与,一场“寻找宇宙心跳”的新锐演奏会应时开启。有关报道显示,9月23日,澎湃新闻直播间,七位新锐音乐人带来极致浪漫创作,献唱以脉冲星声音为核心创作的歌曲,以音乐的形式传递脉冲星信号转换而来的“宇宙心跳”声。

脉冲星演奏会。

这些无疑是媒体通过技术手段助力科学发现的硬核创新,给科普宣传带来了新的有益启示。

如今全媒体时代,信息资讯泛滥,如何输出高质量的内容,让科普有趣又有料?毕竟,科普知识密度高,专业性也强,再加上目前全新却又复杂的信息消费生态,这十分考验传播者的知识转化能力。

这次腾讯优图联合国家天文台、澎湃新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发起“寻找宇宙心跳”演奏会,有令人脑洞大开的创意,也有内涵丰富的“故事”。演奏会的声音来源,正是“探星计划”最新发现的脉冲星相关元素放射到声谱上而构造的声纹。“宇宙心跳”其来有自,令人玩味。而所谓有“故事”,那就是以音乐助力脉冲星科普,将AI探星的研究过程娓娓道来,这是一场切切实实的科学探索之路。而且,“云+AI”的加持,更让这场科普传播变得可感而深入人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场公益性的“寻找宇宙心跳”宣传,不仅为广大网民带来了一场令人震撼的视听盛宴,而且也为“媒体+技术”的科普创新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一次科普传播理念的深刻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