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9月26日起,香港對海外及中國臺灣入境實行“0+3”,遊客入境後不需酒店隔離,並只需居家檢疫3日。同時,“來港易(廣東居民進入香港)”和“回港易(目前在大陸的中國香港居民回香港)”也取消名額設限。

條件的放開也意味着,香港留學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

在此之前,QS學術排名優秀、留學費用比英美等國更低、學校認可度高,甚至能享有相關補貼和免稅指標,種種優勢讓香港成爲留學選擇的“香餑餑”。

根據QS2023年最佳留學城市排名,香港位列第12位,相比去年第15位提升3個名次。《2022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中國香港在意向留學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三,意向佔比逐年提升,今年達到19%。

隨着出入境隔離政策的放開,這一熱度將將持續提高。

申請人數翻倍

儘管過去三年香港備受新冠疫情“蹂躪”,但香港高校對內地生源的吸引力不降反升。

越來越多人選擇赴港留學。啓德教育《2021中國香港求學錄取報告》顯示,2021年1-7月,內地學生赴香港求學的諮詢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26%。今年同期,諮詢量又同比增長41.5%。

根據香港入境處數據,近五年來內地學生獲批到港就讀人數逐年提升。2021年,有37087名內地學生獲批到港就讀,同比增長19.16%,達到歷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這一數額達到24822人。按照這個增速,預計今年獲批人數能夠突破4萬大關。

中研網研報指出,預計2021年中國留學生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左右,對比2020年2553億元,增幅將超過五成。

數據顯示,我國考研人數不斷刷新歷史紀錄。2022年考研人數達到457萬人,比2021年增加80萬人,2023年考研人數或再創新高,或突出500萬大關。

更“卷”的競爭,讓不少學生將目光投向香港。殊不知,香港高校在升溫中也向“卷王”靠近。

啓德教育陳靜告訴記者,目前申請量比起疫情以前大幅增加,“香港增加了50%,其他國家大概是20%-30%。”

另一留學機構寰興教育張鵬也表示,整體申請人數已經翻了一番。

越有名氣的學校增長幅度越大。其中,香港中文大學22fall(2022年留學秋季入學申請)比21fall增加77%,香港城市大學2022年度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內地報讀人數更是翻了一倍。

除了內地畢業生,由於香港高校面向全球招生,海外本科生也是競爭者之一。此外,已經工作的社會人士、考研羣體也想來“分一杯羹”。

陳靜透露:“我們這邊基本是幾千人去競爭幾十個名額,但每個專業平均就招60人。”

《2022中國香港求學錄取報告》顯示,海外院校本科畢業生迴流香港高校,也導致競爭更加白熱化。今年香港前五院校中,海外院校背景佔比達到19%,相比去年11%幾乎翻了一倍。

也有工作了幾年又回爐的申請者。陳靜提到,這裏面既有工作了一兩年、專門提升實踐經驗再來申請的人士,也有一部分人因爲疫情後被裁員,尋找進修機會。

“在計算機和商科領域,這一類申請者特別多,這也是這兩個專業難度高的原因,因爲你還要跟經歷更豐富的人去競爭。這一類的申請者比例近年已經提升至20%。”陳靜說。

此外,考研人羣也是不可小覷的羣體。每年12月份和2月份後,留學機構都會迎來諮詢小高峯。考完初試和初試結果出來後,覺得不理想的學生紛紛湧向留學機構。《2022中國香港求學錄取報告》顯示,今年2月,香港求學諮詢量同比增長120.2%。

加上部分原本意向歐洲或美國的學生考慮到當地疫情後轉戰香港,進一步推高了香港的熱度。

申請門檻在無形中提高

申請學校過程中,“學歷膨脹”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啓德教育《2022中國香港求學錄取報告》指出,今年港校錄取的學生中,重本院校背景學生相較2021年佔比大幅增加,硬件指標不斷加強。今年香港排名前五院校碩士錄取中,一半以上學生來自985/211院校,佔比達到54%。而在去年,只有香港前三院校才達到54%這一比例。

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商科,這一比例進一步推高。以陳靜所在機構爲例,去年TOP3香港院校中,計算機、商科錄用的985學生超過80%。

時間倒流到五年前,211學生還有衝刺TOP3的機會。但形勢已經大不同。陳靜提到,去年不少211學生去了香港浸會大學,而這所學校在以往是保底的選擇,“他們當中都有1-2份實習經歷,成績也還過得去。”

張鵬也表示,以管理科爲例,疫情之前211高校能夠衝刺TOP3院校,“但現在我們基本都推薦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跟香港理工大學。”

在重本跟海外院校的擠壓下,雙非院校背景學生佔比越來越小。去年香港前五院校中有40%的學生來自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今年這一比例下跌至27%。

在招生人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申請翻倍,無形中提高了錄取門檻。

雅思成績方面,對於人文學科、傳媒類學科的申請學生,留學機構也會默認建議雅思分數要達到7分:“6.5分是最低要求,我們的學生超過一半達到了7分以上。”陳靜表示。

香港TOP5院校的熱門碩士專業錄取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金融專業硬性要求提供GMAT/GRE成績,其他學校建議遞交。

張鵬提到,以香港強項商科爲例,最熱門的會計、金融和經濟中,申請學生大部分也會自覺考GMAT。

“錄取的標準底線還是一樣,但真正錄取的標準已經遠遠高於這個底線。”張鵬說。

而熱門如香港大學金融、經濟,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營銷、管理等科目,也已經明確要求要提交GRE/GMAT成績。

對於傳媒類申請生,實踐經歷也成爲“卷”的資本之一。陳靜提到,2-3段實習經歷已經成爲慣例,其中不乏“大廠”經歷。有的學生爲了湊實習經歷,動了不少腦筋,比如“臨時抱佛腳找遠程實習、找熟人小公司開證明”等等。

張鵬透露,不少學生剛進大一就找到機構做規劃:“以前簽約的大多數是大三學生,現在越來越多大一大二了。”張鵬提到,TOP3院校的錄取比例在30%-40%左右,再往後的學校稍微高一些,有50%-60%。

除了研究生,本科的競爭也在提升。目前在香港8所公立大學中,有6所對內地高考生採取自主招生,各所學校內地生申請人數均較去年有所上升。

今年香港八大名校本科在內地計劃招生1660人,但內地報名人數已經接近4萬,平均24人爭1個名額。

香港大學指出,有超過1.5萬名內地生以高考和其他考試成績申請報讀香港大學。但是,2022年內地招生學額預計僅約300個,意味着50個內地生爭奪一個學位。

香港嶺南大學的內地高考生報名人數同樣也有大幅增加,今年共收到近2000名內地高考生的報名,增幅達到60%左右。香港嶺南大學最終錄取約50名內地高考生,也就是說,其錄取比例高達40:1。

根據香港教資會數據,2020-2021學年,香港八間大學的內地本科生達到7645人,人數逐年走高。

不過,留港工作卻非畢業生的首選。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2020-2021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人數均爲6100人左右,對比2019年9757人下滑將近四成。

今年1-6月,這一數額爲2003人,仍未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文中張鵬、陳靜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