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術機器人醫保定價變局:迴歸臨牀價值,不向手術規劃付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魏笑 深圳報道 近日湖南省醫保局下發了《關於規範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使用和收費行爲的通知》。

具體來看,此次湖南省醫保局發佈的文件,與之前國家醫保局發佈的骨科機器人收費情況基本保持一致,不爲手術規劃付費;可部分爲導航付費;完成手術核心步驟的,可加收300%。

一位關注該領域的VC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該文件規範了手術機器人的定價問題,此前國家醫保局也曾針對骨科機器人作限價指引,這可能反映出一個趨勢:手術機器人定價要回歸臨牀價值。

目前國內目前相關手術機器人提供的臨牀價值與其高昂的收費似乎不太匹配。而該文件或許可以通過限價的方式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擠出一定的“僞創新”,爲真正具有臨牀價值的手術機器人付費。

何爲手術機器人?據悉,手術機器人是一種先進的醫療設備,由機械臂、控制檯、三維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能以微創方式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

三維成像系統可以清晰放大患病部位,增加手術精確度;人的手臂會顫抖、醫生會緊張疲勞,而機械臂不會;人的手臂旋轉角度有限,而機械臂的旋轉角度更加自由。所以,手術機器人可以通過更小的創口(微創)進行手術,減少了失血量,有利於患者恢復。

根據手術類型的不同,手術機器人又可以細分爲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機器人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

今年3月1日,國家醫保局下發了一份相關價格指導文件,核心內容是關於骨科手術機器人,3D打印導板的價格。

文件指出,第一,任何手術規劃產品,不另行設立收費,包括AR.VR.混合現實等;第二,如果是作爲導航作用,或者輔助手術作用,可以用手術費加收項來實現收費;第三,導航用的機器人,加收手術費比例不超過40%,封頂2000元。參與手術步驟的機器人,可以加收80%。加收費用包含所有耗材。

文件明確提到,目的是不影響關節集採的效果,價格定位要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湖南省醫保局下發的文件不僅有骨科,還涵蓋了頭頸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手術操作。

在收費方式方面,湖南省醫保局提出,輔助操作統一作爲手術價格項目的“加收項”進行收費。按照手術項目的基準價格進行一定比例加收。加收標準包含導航定位工具包(包括但不限於基座、跟蹤器、連接器、標定器、引導管、套筒、固定器等)以及“手術機器人”使用過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費用。

但手術規劃不得收費。文件指出,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只發揮手術規劃功能的,包括但不限於應用人工智能、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類數字化、可視化或智能化的創新通用技術,輔助進行手術規劃、術前模擬等,輔助操作價值在手術價格中體現,不另立項收費。

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只具備和發揮導航定位功能的,每例手術加收40%,核心術式價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標準按每次2000元封頂。

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屬於“採用機器人技術的輔助手術設備和輔助手術系統”(簡稱RA設備/系統,包括但不限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手術器械控制系統),按照對應開展的手術項目加收。完成手術部分核心操作步驟的,加收80%;完成手術全部核心操作步驟的,加收300%。值得注意的是,80%和300%任選其一,不能疊加。

總體來看,此次湖南省醫保局發佈的文件,與之前國家醫保局發佈的骨科機器人收費情況基本保持一致,不爲手術規劃(包括人工智能、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類技術)付費,可以部分爲導航付費,收費加收40%,封頂2000元;可以全部爲手術核心步驟付費,可加收300%,但這300%,包含了所有的工具包和耗材。

與普通醫療器械不同,手術機器人單價很高。以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爲例,其收入主要包括系統(即整機)、服務和耗材三部分。

浙商證券統計,根據系統型號、配置及地域不同,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售價爲50萬至250萬美元之間;相關維修保養、醫生培訓服務的年收費在8萬至19萬美元之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是一種高值耗材,手術需要用到4條機械臂,但每條機械臂最多隻能使用10次,之後機器人就會自動鎖死,必須更換新的機械臂才能重新啓動,每條機械臂的價格約爲2000美元。由此可見,手術機器人的平均每次開機花費便不菲。

高昂的成本導致手術機器人相關醫療服務收費較高。但爭議點在於,目前手術機器人提供的臨牀價值與其高昂的收費是否匹配。

據相關信息透露,目前腔鏡手術機器人與成熟的腹腔鏡手術效果差異並不很大,其主要解決的僅是“穩”的問題,而收費卻極其高昂,這便不是很“值”。

這或許也是國內相關企業商業化較爲困難的原因。與國外企業不同的是,目前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商業化較爲困難。微創機器人2022年上半年收入爲104.8萬元,股東應占虧損4.59億元,同比擴大89.7%;天智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94.54萬元,同比下降20.23%,淨虧損4417.85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4.14%。

該文件限價或對國內手術機器人行業造成一定衝擊。有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文件相對清晰的定義了收費問題,即手術規劃產品無法收費;手術導航產品可部分收費;手術機器人核心產品,可以加收300%,但包含了所有工具包和耗材,或只可以覆蓋成本。與之前可以收2-4萬不等開機費,還能收耗材費用相比,差距巨大。

但也有專家指出,雖然文件不爲手術規劃付費,也透露出爲真正具備臨牀價值機器買單的意願,例如完成手術全部核心操作步驟的,手術機器人收費最多可加收300%。“整體看來,這可從高技術壁壘的賽道中擠出一定的‘僞創新’,爲高價值付費,擠出低價值手術機器人的虛高水分。”

一位關注該領域的VC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該文件規範了手術機器人的定價問題,此前國家醫保局也曾針對骨科機器人作限價指引,這可能反映出一個趨勢,即手術機器人定價要回歸臨牀價值。

其實,企業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創造更多的臨牀價值是關鍵。“如果手術機器人真的能提供智能化的全流程解決方案,真正解決臨牀痛點,那自然不怕沒有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