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馮侖風馬牛

檳榔又一次成爲輿論熱點。

9月10日,36歲的湖南歌手傅松因口腔癌不幸去世,他留下的視頻在社交網絡上流傳。視頻中,傅松潰爛變形的面部觸目驚心,他忠告衆人:‘永遠不要喫檳榔,我的口腔癌就是因爲喫檳榔導致的,以我的經歷告訴大家,檳榔真的很可怕,一定要遠離檳榔,珍惜生命。’

沒多久,浙江義烏、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開展了對檳榔及檳榔製品的專項整治,要求‘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籤標識的檳榔及檳榔製品’。網民的呼聲愈發高漲,要求禁售檳榔。

這不是檳榔第一次陷入‘被禁風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檳榔產業化以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發一次關於‘檳榔身份’的質疑,是食品,還是成癮性消費品、致癌物?禁與不禁,拉扯了幾十年,這背後有社會文化的原因,也有經濟原因,商家、地方政府與醫學界、大衆健康幾方勢力在掰手腕。

而今年這陣輿論風波過後,檳榔產業將何去何從?

01

北方人或許對檳榔不太熟悉。但提到‘檳榔西施’,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檳榔是一種熱帶作物,多生長於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中國,檳榔多種植於海南和臺灣,因而臺灣盛產沿街售賣檳榔的‘檳榔西施’。而檳榔的深加工多集中於湖南,尤其是湖南湘潭誕生了不少檳榔品牌。

檳榔在清朝時其實在北方還挺常見,北京、西安等地都有賣檳榔的。當時嚼檳榔多流行於上層社會,有錢人飯後將檳榔、豆蔻、砂仁混合在一起嚼,類似口香糖的作用,清新口氣。不過,當時最盛行嚼檳榔的還是閩粵兩省,臺灣的檳榔源源不斷地運往福建,而海南的檳榔大多運去了廣東。據說當時海口的船一到廣州,滿城的人都會去買檳榔。廣州稍微上檔次的飯館,在飯後都會送一顆檳榔。

後來,嚼檳榔漸漸流行開來,並下沉到老百姓。檳榔果喫起來會有一種‘殺喉嚨’的感覺,第一次喫的人,可能還會感到眩暈。如香菸一般,檳榔也有提神功效,因而大受民衆歡迎,尤其是碼頭工人等體力勞動者。在檳榔的下沉擴張潮中,離廣東近的湖南頗受影響,尤其有‘中國內地商埠之巨’之稱的湘潭受影響最大,檳榔漸漸地融入湘潭人的生活。這也是後來湘潭成爲不少檳榔品牌誕生地的原因。

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戰爭導致的內河貿易受阻等種種原因,檳榔漸漸地退出了北方人的生活與認知,檳榔的流行區,侷限於廣東、海南、湖南、臺灣等南部省份。

檳榔的流行有三個原因:一是檳榔提神醒腦,如大貨車司機、夜班工人等體力勞動者普遍嚼食檳榔。上世紀九十年代,檳榔在臺灣風行,其原因之一便是臺灣當時經濟迅速發展,運輸業發達,貨車司機羣體普遍嚼食檳榔。二是檳榔早期的售價並不高,到2000年時,也不過兩三元一包,比香菸要便宜。三是成癮性,檳榔與尼古丁、酒精、咖啡因同爲世界四大成癮性物質。

臺灣影視作品中,如講述‘檳榔妹’故事的臺灣電影《檳榔西施》,以及講述建築工人生活的高分臺劇《做工的人》等,常能見到檳榔。在《做工的人》中,扮演工人的演員爲了讓戲更逼真,開始學習嚼檳榔,最高紀錄一場戲嚼了60顆檳榔,嘴巴形成了過度嚼食檳榔後的自然弧度。去年內地的電視劇《掃黑風暴》中,張藝興飾演一名刑警,爲了塑造人物形象,他提出嚼檳榔。作爲長沙人,張藝興對檳榔很熟悉,他覺得刑警工作辛苦,可以通過嚼檳榔來提神。

近百年間,檳榔悄無聲息地完成了平民化,融入底層生活,獲得了‘大衆食品’的身份,像街頭零食一樣快速擴散,成爲一種‘飲食現象’,也擁有了自己的文化符號。

尤其在湘潭,檳榔甚至已融入了民俗。湘潭人走在街頭與熟人碰見,必要敬上一顆檳榔;有人來家中做客,主人家必敬上檳榔、茶、煙;民間辦紅喜事,新娘會給來客敬上檳榔。《湘潭檳榔文化的人類學考察》一文的作者曾在湘潭做過田野調查,諮詢過一些土生土長的湘潭人,問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喫檳榔,他們的回答往往是‘從細伢子(小時候)就開始了。’

到20世紀70年代時,檳榔售賣已遍佈湘潭的角角落落,有小販沿街叫賣的,有幾平米見方的檳榔鋪,檳榔的口味也多樣化。到90年代時,湘潭已開始了檳榔現代工業化生產,一些檳榔品牌相繼在湘潭誕生,並溢出至湖南其他地區,如益陽、長沙等。

02

當一種商品蔚然成風,其背後必然盤繞着巨大的經濟利益。

作爲檳榔的加工地,1995年時,湘潭市檳榔加工廠和經營店就已達2萬餘家,銷售額近3億元。湘潭市政府明確提出檳榔爲食品工業一大支柱產業,與湘蓮、醬油和啤酒並列。此後,湘潭檳榔產業以每年15%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到2017年時,總產值已突破150億元,規模以上的檳榔加工企業達30餘家,年產量超20萬噸。

2018年,湘潭政府出臺了檳榔產業扶持《意見》,要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3年實現300億元的目標。2018年,湖南檳榔企業、口味王集團總裁陳義在視頻節目中表示了對檳榔產業未來的看好,他認爲檳榔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期,年均增速超30%,未來行業至少將達到千億元級的市場容量。

2019年,新華社援引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6000多萬檳榔消費人口中,超2000萬在湖南,湖南嚼檳榔人口比例高達38.42%。而當時湘潭一家品牌檳榔銷售門店的日均銷售額可達5千至1萬元。到2021年,湖南檳榔產業總產值已超400億元。作爲湖南檳榔企業龍頭,口味王集團2021年營收達42.35億元,年採購檳榔原果超海南總產量的60%。

如今,我國1.4萬家檳榔相關企業中,有一半集中分佈於湖南,湖南市場已形成了以胖哥、七妹、皇爺、口味王等7家檳榔企業爲代表的檳榔企業集羣。

湖南檳榔在2000年以後的迅猛發展,除了地方力量的扶持,還得益於另一個推手——廣告營銷。

1997年,皇爺檳榔在湖南經視投放了檳榔行業的第一支電視廣告,廣告語是‘嚼皇爺檳榔,登大雅之堂’。當時的湖南經視,在湖南的地位與影響力不亞於湖南衛視,廣告播出後,檳榔的大衆傳播上了一個量級。2003年,皇爺請來唐國強做品牌代言人,還給他專門設計了廣告詞‘除朕之外,誰敢稱皇’。這是檳榔行業第一次邀請明星代言。後來,皇爺檳榔還請了王寶強做代言人。

2004年,草根選秀鼻祖綜藝《超級女聲》橫空出世,汪涵任主持人,在節目中,口播了友文檳榔的廣告語‘你的味道,我知道’,友文檳榔憑藉節目影響力,銷量大增,檳榔也通過《超級女聲》輻射至更多年輕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湖南檳榔的宣傳營銷都與湖南媒體高度綁定。2016年和2017年,口味王檳榔連續兩年冠名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和元宵晚會,而從小在湘潭長大的汪涵,成了檳榔‘宣傳大使’。網絡綜藝盛行後,檳榔企業的投放觸角也伸向了網綜,《明星大偵探》《這!就是街舞》《吐槽大會》等熱門網綜中都能看到檳榔品牌的身影。

如果將檳榔在現代的大衆化浪潮分爲兩個階段,那麼第一階段可形容爲食用習慣在民間的自我延伸,而在2000年以後的第二階段,搭載上大衆媒體後,檳榔的大衆化更像是加入了催化劑,極快地輻射至更廣闊的人羣。

這段時期,檳榔也完成了自我升級,推出了一些高端產品,如口味王在2014年推出中高端品牌‘和成天下’,三年賣出了2億包。2020年,‘和成天下’的新品定價達100元。檳榔的身份在經歷了上層專用、平民化兩次轉化之後,如今又走回了高端路線,成爲第二增長點。檳榔形象的重塑,爲其衝出地域限制提供了便利,畢竟,每個檳榔企業都有着外擴的夢想。2022年,據《2021-2026年檳榔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諮詢報告》,我國檳榔消費者已超1億。

而作爲檳榔的種植地海南,也在檳榔這一波大衆化浪潮中喫到了紅利。

海南有三棵樹:檳榔樹、橡膠樹、椰子樹,這是海南農業經濟的三大支柱。檳榔樹與橡膠樹,在一段時期內,呈現出此消彼長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爲扶持橡膠這類經濟作物,海南曾出現過一波砍檳榔樹種橡膠樹的浪潮。但海南橡膠的出口,遠不如馬來西亞和印尼,橡膠種六七年才能割膠,橡膠市場低迷,膠價上不去,農民虧了不少錢。而檳榔的需求卻異常旺盛,到80年代時,很多湘潭人到海南直接向檳榔種植戶收果,後期還承包檳榔林。

於是,海南又開始砍掉橡膠樹種檳榔樹。檳榔樹5年可掛果,栽培技術簡單,平時只需要除下草,放一點肥料,農民樂於種植。2006年,甚至還出現了農民將檳榔苗種進山裏,和天然林爭地的現象。在《海南日報》的報道中,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當地農民將檳榔種到了海拔700多米的地方。

2007年,檳榔在海南的種植面積達79萬畝,檳榔果價也一路狂飆,從2004年的每斤七八元漲至二十三四元,最高價達35元一斤。海南因此出現了許多檳榔鄉、檳榔村,不少人靠着檳榔發了財,掀起了檳榔種植熱潮。

目前,海南檳榔種植面積達441萬畝,全國95%的檳榔都由海南產出。2021年,海南檳榔全產業鏈產值爲560億至580億元。在《海南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檳榔被明確爲十二大布局產業之一。

03

檳榔產業經歷過幾次發展危機。

第一次是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檳榔列爲一級致癌物。以此爲始,關於檳榔身份疑問的辯論從未停歇。2012年,IARC又將檳榔果、含菸草的檳榔嚼塊、不含菸草的檳榔嚼塊列入一類致癌物。但這都並未在大衆中形成影響,因而對檳榔產業的衝擊較小。

第二次是2013年,一篇名爲《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緊接着,央視做了一期關於檳榔的節目,口腔醫學教授凌天牖向大衆普及了嚼食檳榔的危害: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牙齒磨損、牙齦萎縮、口腔潰瘍等口腔問題,而檳榔中含有具有毒性的檳榔鹼,會增加口腔病變的可能性,嚴重者,會患上口腔癌。

央級媒體的放大效應,終於引起了巨大反響。而許多北方人,正是在2013年由這一負面新聞認識了檳榔。這一次的媒體傳播效應是具象而廣泛的,《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之外,《法制週報》關於湖南消費者起訴檳榔企業的案例也傳播開來。

‘舌頭被切了一大塊,割了近三分之一。’

‘臉部從臉頰右側口腔處動刀至頸部,右側口腔內壁全部被割除,右側牙牀及上下六顆牙齒全部被拔除。’

‘左臉下頜、左牙牀和淋巴都被切掉了,萎縮的臉皮陷成了拳頭大小的深坑,左眼也因爲神經被壓迫徹底瞎了。’

……

諸多患上口腔癌的病例,都與長期嚼食檳榔相關,這些活生生的例子,給了大衆最生動殘酷的健康教育。

這一次風波,引發了大規模的抵制潮,給了檳榔產業巨大沖擊,湖南、海南兩省經濟損失超30億元。

但緩過這一陣後,檳榔的銷售依舊。2015年4月,口味王的廣告投放甚至還在繼續。

檳榔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充分產業化,在湖南、海南兩地更是樹大根深,利益盤根錯節。中國第一位發現檳榔與口腔癌關聯的學者翦新春,呼籲大家不要嚼檳榔,2021年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向記者確認了當年曾收到短信,對方威脅要花80萬買他的人頭。

對待檳榔,一個‘禁’字很難解決。

擺在最前面的問題是就業。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檳榔在湘潭的發展之初,就是許多鋼鐵廠、紡織廠、電纜廠的下崗工人在街邊擺檳榔攤擺起來的,很多著名檳榔企業的創始人過去都是下崗工人。檳榔生產作業相對簡單、技術要求不高,爲一些低學歷、大齡及困難人羣提供了就業機會。臺灣‘檳榔西施’的誕生背景,也是如此。20世紀70年代,臺灣中職畢業生和在校生成爲‘檳榔西施’的主體。

2020年,湖南全省從事檳榔生產、銷售的人員約200萬人。而在海南,農民收入也與檳榔強掛鉤。目前,海南從事檳榔採後加工、運輸、銷售等的人員有近10萬人,約有230萬農民種植檳榔,尤其在萬寧,62萬人口中約有30萬人從事檳榔行業。

‘禁’字之下,是打破這些人的飯碗。

2013年央視節目播出後,湖南全省有2至3萬檳榔工人處於歇業狀態,工人們甚至聯合起來,要找央視要個說法。2個月後,央視2套跟進了這一話題,話鋒一轉,開始報道檳榔價格暴跌,海南農戶損失慘重,減收30個億;湖南檳榔企業訂單驟減,被迫裁員。而關於檳榔是否致癌,也開始模糊化。

今年這波‘下架潮’爆發後,海南檳榔的收購價每斤下跌了5元,一個種植規模爲5000棵的種植戶,今年大概要虧損近20萬元。

一邊涉及幾百億產業與幾百萬人飯碗,一邊是公衆健康,這樣的拉扯,與2013年十分相似,從未改變。

04

2021年,這樣一條新聞上了熱搜:近期多名中國公民,包括臺灣同胞,在乘坐不同航班入境土耳其時因攜帶檳榔被捕。根據土耳其法律,檳榔中所含檳榔鹼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認定爲毒品。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發文提醒:切勿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

除土耳其外,完全禁制檳榔銷售和進口的還有新加坡、阿聯酋和加拿大等國,澳大利亞也將檳榔列入毒品管理。這些國家並不以檳榔爲支柱產業,因而禁絕起來比較容易。

在檳榔依賴度較高的國家中,泰國對檳榔的政策是較嚴格的。20世紀20年代,泰國還是檳榔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但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禁菸運動中,泰國將檳榔列入了須逐步減少食用的‘無煙香菸’。2012年,泰國加強了政策,完全禁止了檳榔的進口和銷售。

中國臺灣的檳榔產業也處於收縮階段。1993年至2013年,臺灣檳榔種植面積猛增,成爲僅次於稻米的第二大經濟作物。2014年,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以檳榔爲生者有500萬人,‘檳榔西施’成爲臺灣旅遊一大賣點。因爲從業人員數量龐大,臺灣地區‘選舉’時,也不得不忌憚這些人手中的選票,對檳榔行業無法一禁了之。

臺灣的檳榔政策是漸進的。1996年,臺灣制定了‘不輔導、不禁止、不鼓勵’的三不政策,2008年,臺灣開始砍伐檳榔樹、引導產業轉型,2017年檳榔產量由高峯時期的16萬噸降至10萬噸。2020年,臺灣對檳榔的政策爲:大力宣傳檳榔的危害並提供社區戒除服務;提供補貼,將檳榔改種爲其他作物;禁止檳榔產品宣傳並設立檳榔特別稅。

印度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則屬於禁而難絕。印度作爲檳榔最大消耗國,聯邦政策難以統一,檳榔銷售不受控制。而巴布亞新幾內亞,向來有‘淪陷在檳榔中的國家’‘被檳榔毀掉的國家’之稱,檳榔在其國內的地位不可撼動。這個國家,一半的人都在嚼食檳榔,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口腔癌發生率,檳榔也是該國最主要的經濟作物,超100萬人的收入與檳榔掛鉤。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市長和衛生部部長都曾試圖全面禁售檳榔,但政策實施沒多久,就因違背民意而下臺。

國內各省市對於檳榔的政策,其實與國外有些相似。一些與檳榔產業弱相關的省市,對檳榔的管制趨嚴。如1994年,廈門就出臺了檳榔禁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廈門市內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再比如這一次浙江義烏、四川成都等地,對檳榔的管制下手很快。但與檳榔產業強相關的湖南、海南,難免傷筋動骨。

國家對檳榔的管制,其實處在一個漸漸收緊的階段。

2017年,檳榔果被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列入一類致癌物。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專門向湖南、海南兩省市場監管局下達了《關於檳榔製品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不應再按食品對檳榔進行監管’。這意味着,檳榔失去了‘食品’身份。同一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佈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製品。

湖南與海南也在行業自省。2019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發布了《關於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2021年和2022年,海南和湖南都發布了行業標準,提出了標示警示語‘長期咀嚼檳榔,有害口腔健康’的必要性。

只不過,這些政策與標準的向下執行與浸透效果如何,還得打個問號。未來,檳榔產業或許不會迎來整個產業的覆滅,但須被置於強監管之下,或將面臨必要的收縮與轉型。

參考資料:

[1]《多地下架後,千億檳榔產業何去何從?專家:應儘快明確其定位和監管方式》, 紅星資本局

[2]《嚼檳榔致癌患者:輪盤賭裏的中槍人》,《三聯生活週刊》,小紅

[3]《綁定湖南衛視:百億檳榔29年營銷發家史》,娛樂資本論-營銷娛子醬,儂列

[4]《一嚼兩千年:從藥品到癮品,檳榔在中國的流行史》,曹雨

[5]《成癮性食品的社會生命史研究:以湘潭檳榔爲中心的考察》,張恩迅 

[6]《淺析國際檳榔文化及各國管理政策》,吳嬌、孔丹宇、萬迎朗

[7]《檳榔西施:臺灣的特色職業》,王偉,文史博覽 

[8]《呼籲三十年,爭議中的‘檳榔鬥士’》,汪暢,新京報

[9]《海南農民砍樹改種植檳榔 大面積天然林被毀》,海南新聞網-海南日報

[10]《湘潭檳榔文化的人類學考察》,李浩

本篇作者 | 王十二    主編|王滔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