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爲加強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規範資金管理和使用,北京市教委專門制定的《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公佈。辦法明確規定了高精尖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週期、資金使用、退出機制等內容。截至目前,北京高校高精尖中心數量已超20個。

高精尖中心靈活設置建設週期,最長不超10年

在人才培養上,辦法規定,高精尖中心應優化人才培養機制,主動承擔高層次人才培養任務,積極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工程博士等工程技術人才。依託單位和參與單位應在研究生招生、推薦免試研究生和培養等方面給予中心重點支持,推動中心培養具有學科交叉背景、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優秀青年創新人才。

高精尖中心應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機制,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聯合依託單位和參與單位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依託單位和參與單位應選聘高水平的中心科研人員爲研究生兼職導師,全面指導研究生招生、課程教學、科研實踐、論文指導等人才培養全過程。

高精尖中心根據建設任務靈活確定建設週期,原則上爲3至5年;確實有建設需要的,可延長至不超過10年。高精尖中心採用“里程碑”任務結點的考覈方式,“里程碑”任務結點的實施週期原則上不超過1年。

在高精尖中心的考覈評估上,主要有中心年度自評和外部考覈評估。成果未達預期者,將視情況予以暫停撥款、中止整改和退出建設等措施,實現優勝劣汰、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

首期已建設22個高校高精尖中心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教委於2015年啓動第一期北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先後建設了22個高精尖中心,涉及近20所高校,如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未來芯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等。

2020年,北京市教委啓動新一期高精尖中心建設,聚焦科技創新主戰場,加強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一體化創新,推動實現創新鏈上下游貫通發展,加速產出解決重大科學難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的實質性科技成果,培養複合型高層次創新人才。

目前,新一期北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已成立兩個,分別是未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北京高精尖創新中心與集成電路高精尖創新中心。其中,前者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設立,多家單位共同建設;後者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聯合牽頭,協同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單位共同建設。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