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在破壞北溪管道?歐盟誓言採取強有力應對措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跨海天然氣管道遭遇襲擊並引發泄漏,歐盟官員誓言要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

9月28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Josep Borrell發佈聲明稱,歐盟對北溪1號和2號管道的受損,以及隨後帶來的波羅的海國際水域的天然氣泄漏表示關切。這一事件不是個巧合,且對所有人都產生影響。

聲明指出,目前所有可用信息都表明,管道的泄漏受損是“有意爲之”。歐盟將全力支持事件真相的調查,並進一步採取措施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Josep Borrell表示,任何蓄意破壞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行爲都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歐盟將採取強有力和一致的應對措施。

目前沒有任何明顯證據指向某一方。

當地時間9月26日和9月27日,北溪1號和2號兩路天然氣管道相繼發生泄漏,泄漏點均位於波羅的海的丹麥伯恩霍爾姆島附近。負責建造和運營北溪管道的北溪AG公司稱,北溪天然氣管道多條支線同時發生損壞尚屬首次,且受損情況空前,何時恢復供氣無法預計。

北溪1號和北溪2號是兩條平行的天然氣管道,全長1000多公里,從俄羅斯出發,經由波羅的海到達德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據新華社援引瑞典電視臺報道,9月26日當天,瑞典測量站,在北溪管道發生泄漏的同一水域監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其中一次爆炸相當於發生了2.3級地震。

相關多國政府官員都表示,北溪管道的泄漏並非事故,而是有人在蓄意破壞。

短期來看,由於此前北溪1號管道已經由於“檢修”原因關閉,且北溪2號建成後並未投入使用,上述管道發生泄漏對歐洲天然氣供應暫時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但這一“蓄意破壞”管道首先斷送了今年底歐洲從北溪管道獲取天然氣的可能性,另外還引起了歐洲當地能源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的擔憂。

挪威政府官員9月27日表示,該國多個油氣設施附近出現身份不明的無人機,增加了發生事故的風險,政府部門正在與其武裝部隊、警察和油氣運營商進行協調,提高應急準備等級。

天然氣是歐盟能源消費中的主要能源之一,且歐盟80%的天然氣需求依靠進口,此前有四成來自俄羅斯。2022年以來,東歐地緣政治衝突的持續,以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不斷攀升,當地能源危機不斷髮酵,歐盟也在不斷採取措施,保證能源供應平穩,併爲冬季儲氣做好準備。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此前介紹稱,到9月中旬,歐洲國家儲氣庫的天然氣儲備量已經達到約九成,夠2-3個月的消費量,但仍需要管道氣和LNG進口。按照此前歐盟的計劃,如果成員國可以將今年冬季天然氣需求自願減少15%,那麼歐盟這個冬天的天然氣市場就可以達到基本的供需平衡。

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王亞飛介紹稱,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共有5條主要天然氣管道,分別爲途徑白俄羅斯的亞馬爾-歐洲、途徑波羅的海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途徑烏克蘭的聯盟號以及途徑土耳其的土耳其溪管道。

此前,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在4月就已經暫停使用,北溪1號自9月2日起因設備故障停止輸氣,北溪2號建成後一直未能投產,土耳其溪管線暫且正常運行。今年5月,烏克蘭以遭遇“不可抗力”爲由,宣佈關閉管線上的索赫拉尼夫卡天然氣計量站,該管道的日運輸氣量約爲3260萬立方米,佔俄羅斯經過烏克蘭輸歐總天然氣量的三分之一。

現在,隨着北溪管道的受損,烏克蘭聯盟號管道的天然氣運輸,也生出許多變數。

今年9月,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發起了一項針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仲裁申請,聲稱後者沒有向烏克蘭方面支付天然氣運輸費用。但俄羅斯拒絕了烏克蘭的要求,稱不會支付烏克蘭沒有提供的服務,並可能會對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進行制裁。

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天,在多番制裁之下,俄羅斯向歐盟輸送的天然氣也所剩不多,本就緊張的歐洲能源市場由此也變得更加敏感。

作爲連帶效應,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擔憂情緒已經傳導至東亞地區。金聯創監測數據顯示,此前一段時間,東北亞地區LNG庫存情況良好,市場基本面相對寬鬆。但9月27日,東北亞地區LNG現貨價格也出現了3.7美元/百萬英熱的小幅上漲,達到39美元/百萬英熱附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