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領域及商科的留學專業依然受青睞,部分敏感領域或將受限。”

9月28日,《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2》(下稱《報告》)藍皮書發佈暨“中國國際化人培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在會上表達上述觀點。

留學是全球人才流動、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領域。據聯合國相關數據,從1999年至2019年,全球學生跨國流動人數增加了近兩倍。

1978-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累計656萬人,加上過去兩年,預計接近800萬人。其中,2019年留學回國人員達到58.03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累計423萬人。

留學產業作爲國際學生接收國的支柱產業,對創新創業、服務貿易貢獻巨大,留學目的國紛紛出臺各種措施並支持國際留學發展。例如美國加州的國際留學生產生了100多億美金的經濟貢獻,直接支撐12.5萬個工作崗位。

《報告》顯示,以印度爲代表的亞洲國家出國留學生增長迅猛,印度今年獲得的F1簽證數量超過中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留美來源國。

在美留學生總人數方面,根據美國OpenDoors數據,在最新的2020/2021學期中,在美持F1簽證的中國留學生總計31.7萬人,印度爲16.8萬人,僅中國留學生的一半。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局勢影響,未來可能更多留學生轉向歐洲及亞洲國家。

隨着香港對海外及中國臺灣入境實行“0+3”,遊客入境後不需酒店隔離,並只需居家檢疫3日,今年香港留學熱度攀升。香港八大名校本科今年在內地計劃招生1660人,而內地報名人數已接近4萬,平均24人爭1個名額。

中外合作辦學和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逐步擔起“在地留學”國際化人才培養重任。2020年底,超過30萬人就讀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

國家留學基金委原副祕書長張寧在上述研討會中指出:“拿學位依然是出國留學的剛性需求。近幾年訪問學者數量明顯減少,因爲其剛性需求不夠。”

“現在出國讀博士,包括在職讀博需求都非常旺盛。基礎研究應該作爲未來重要方向。”中國教育學會副祕書長高書國表示。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副院長範士明認爲,留學是中外人文交流重要的渠道,一定要穩定住。儘量讓雙向留學少受政治環境的影響,畢竟政治和教育是有區別的,教育還有經濟功能,這方面可能需要逐漸建立一個共識,儘量避免政治對於教育過於負面的影響,做好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平衡。

中外合作辦學和國際學校同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滿生指出,原來出國留學是3+1學制,由於疫情和國際形勢,部分高校變成4+0學制。國際合作辦學如果出不去,光請國外的教師講課,也達不到出國留學的效果。

爲提升國際人才培養競爭力,促進中國留學發展,《報告》提出七點建議:

第一,切實解決出國留學相關困難,形成變局之下的“平安留學”機制。

第二,做好突發事件影響下留學人員回國預案,解決學生家長後顧之憂。

第三,鼓勵新一線及準一線城市加大力度吸引留學人員創新創業。

第四,國家應該更加重視留學生國際交往優勢,支持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第五,發揮留學人員在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第六,留學仍是國際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基於“政府、學校、企業”三大主體,逐步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多地區的國際人才培養生態體系。

第七,建立來華留學全鏈條管理制度,提升中國國際人才涵養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