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底和5月底先後出臺抗疫助企“21條”、經濟恢復重振“50條”兩輪政策後,上海再發22條政策助企紓困。

9月28日,《上海市助行業強主體穩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22條”)公佈,從四個方面鞏固全市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22條時表示,前兩輪助企紓困穩增長政策出臺以來,市、區兩級已出臺實施細則460多項。全市經濟延續恢復增長態勢,8月份工業、外貿、金融、財稅收入、房地產等指標當月實現兩位數增長,投資、消費增速持續加快。

與此同時,調研發現,不少困難行業企業對進一步優化助企紓困政策仍有很大期待。爲持續放大政策組合疊加效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形成了新一輪穩增長政策。

“總的來看,本輪政策是在綜合了國家政策、市場呼聲與多方建議的基礎上研究形成的,是在穩增長重要窗口節點上出臺的接續型升級版政策,與前兩輪助企紓困穩增長政策能夠有力配合銜接、形成組合疊加效應。”吳清說。

相比前兩輪政策有何不同

穩增長“22條”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着力助行業促發展,主要是聚焦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廣告、航空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各類生活性服務業,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着力強主體增動能。主要是聚力支持中小微市場主體做強做優;着力擴需求穩增長。主要是從投資消費、外貿外資、重點產業等供需兩側同步發力;着力優環境強服務。

與前兩輪政策相比,22條穩增長政策主要有哪些特點?

吳清回答提問時介紹,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一是更加註重在前兩輪政策的基礎上加力擴圍。

本輪政策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今年以來國家和上海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延續,向上是對國家穩經濟一攬子33項政策和19項接續政策措施的細化落地,向前是對我市抗疫助企“21條”和經濟恢復重振“50條”的升級擴圍。

比如,在“着力助行業促發展”這個板塊中,“22條”不是侷限在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五個特困行業,而是繼續擴圍拓面,將廣告行業納入紓困扶持範圍。

二是更加註重從前兩輪的“救急難”政策向“促發展”政策升級。如果說前兩輪政策更多是在“救急難”“穩存量”,那麼本輪政策更加註重“促發展”“做增量”。比如,政策推出綠色智能家電以舊換新一次性補貼,既有利於加快釋放消費潛力、穩定全年經濟增長,也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引領未來高質量發展。

三是更加註重從前兩輪的保主體政策向強主體政策升級。吳清稱,前期受疫情衝擊,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非常困難,我們的政策重心是保企業保就業。

在繼續重點支持受疫情衝擊影響更大的中小微市場主體的同時,“22條”更加聚焦強主體增動能,緊緊圍繞壯大市場主體、夯實微觀基礎、優化發展環境,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小微企業“小升規”;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規做強”,對首次成爲“四上”企業的給予研發投入一次性獎勵;支持優質企業上市。總的就是要積極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從中孕育出頭部企業、總部企業、領軍企業。

全年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2000億

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用好國家新增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和專項債結存限額,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全年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吳清說。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介紹,圍繞全年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目標,本輪政策提出“加快推進在建、預備等‘四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下半年以來,上海市舉辦了“潮湧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通過十大系列活動廣泛吸引海內外投資,截至9月20日共簽約重大項目597個、總投資達9410億元,重大項目開工296個、總投資達6029億元,發佈金融授信5366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全力推進示範區線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儘快開工小洋山北側開發等一批重大預備項目,加快開展市域鐵路等一批重特大項目前期工作,超前謀劃深遠海海上風電試點等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特大項目。”阮青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