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福布斯全球CEO大會上表示,新冠疫情早期觸發了對於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領域的過度投資,現在該行業的估值正在急劇下降,行業整合時機已經成熟。

該觀點引發了行業熱議。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創始人布拉德·隆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都面臨着同樣的情況,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生物醫療行業的泡沫已經破裂,尤其是在生物技術領域。”

過去幾年,由於全球對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的增長前景樂觀,大量風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參與者掀起一輪投資熱潮,資本市場也迎來股市的狂歡。

在美股市場,表現最爲明顯的是mRNA疫苗廠商Moderna和BioNTech。2020年初,BioNTech股價還不到60美元,到2021年7月,該公司股價已接近270美元的高位,不過目前,BioNTech股價跌至130美元附近。Moderna股價更是從2020年年初的不到30美元,飆漲至2021年7月高峯時的385美元,漲幅超過10倍。截至9月27日收盤,Moderna股價也已跌至122美元的近兩年新低。

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國內在製藥和生物技術相關領域的投資交易顯著放緩。在一級市場上,根據研究機構Refinitiv的數據,今年截至9月中旬,中國的醫療健康領域交易總額約爲1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0億美元減少了近一半。

以創新藥爲例,根據一份今年8月發佈的相關報告,2020年全年中國創新藥總計融資376筆,合計披露融資金額達858億元人民幣;2021年,全年總計融資519筆,同比增長38%,但披露融資總金額同比下降21%至681億元人民幣;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創新藥的總計融資僅156筆,披露融資金額僅209億元人民幣,較前兩年繼續大幅下降。

在二級市場,中證醫療保健指數目前已跌至2021年2月一半的水平,創下三年來的新低。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該指數已經連續經歷了5個季度的回調,市盈率收縮至20倍左右。

“過去兩年,大筆的融資湧入生物技術和醫藥行業,推高了相關領域的融資金額,也出現了估值過高和重複創新的問題,隨着資本市場迴歸理性,部分生物醫療細分領域的估值也已出現正常回調。”一位醫療領域投資人李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李軍還表示,他近期接觸的一些項目,已經有企業願意以上一輪的估值引入新的資本。“中國企業一般不會接受降低估值來融資,因爲早期投資人不願意。現在的資本市場上,投資人在談判的時候,確實也能有更多的籌碼。”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但有一些確實是質地優良的企業,態度還是比較強勢,不肯讓步。”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軍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