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以來整個市場表現不佳,而賽道基金表現更糟。

8月24日至9月28日的一個多月,在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的跌幅超過了16%,領跌各行業指數。但這一指數在4月底至7月初兩個多月一度暴漲超50%,領漲各行業指數。

正應了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近一個月,此前大漲的新能源股翻車,帶崩了不少賽道基金。

背後原因是當前主流投資者配置是集中在少數賽道上,東吳國際副董事長、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近日指出,目前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新能源的配置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0%,這是A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點。

然而,有人扎堆加倉新能源股,也有人提前逆市佈局醫藥股。

從半年報的持倉來看,多位一直重倉新能源的明星基金經理逆市大幅加倉今年創下“公募倉位配置新低”的醫藥行業,包括交銀基金的何帥、華夏基金的周克平、廣發基金的鄭澄然、富國基金的楊棟、嘉實基金的姚志鵬、金鷹基金的韓廣哲、民生加銀基金的孫偉等。

熱門賽道要變了嗎?

賽道基金變臉

今年主流投資者配置是集中在少數賽道上。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持倉佔比佔總股票市值比例超過5%的行業有新能源、醫藥、酒類、半導體以及電力設備等行業,它們是市場最熱門的賽道。

其中,新能源是今年最受關注和追捧的賽道。經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統計,以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半年報披露的全部持倉信息來看,偏股型基金(包含股票基金與偏股混合基金)在新能源方向的持倉佔比佔總股票市值比例分別爲5.21%和5.37%。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方向持倉擁擠度不斷提升,持倉佔比佔總股票市值比例從2020年末的2.84%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末的5.37%。

而9月中旬,東吳國際副董事長、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在東吳證券2022年金秋策略會上更是表示,目前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新能源的配置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0%,這是A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點。

天相投顧認爲,目前新能源是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主題,因此機構往往多集中在此賽道。而賽道基金往往基於未來景氣度集中於行業進行投資,因此容易出現“扎堆”的現象。

但賽道股的表現差別很大。自2021年至今年9月21,新能源指數漲幅超過140%,而同期醫藥指數漲幅幾乎爲0,指數表現差異很大。

但新能源今年在經過5月、6月的一輪暴漲之後,擁擠度一度接近歷史高位。但在隨後經歷7、8月的震盪走勢,新能源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開始走向反面。

如果將投資於新能源方向的持倉佔比佔總股票市值超過10%的視爲新能源賽道基金,自8月24日至9月27日,基金平均漲跌幅爲-16.2%,表現不佳。

由於基金集中投資壓注在今年以來的熱門賽道上,風險也同時出現。比如近一個月內從高點到低點,寧德時代下跌超25%。

其他賽道基金也未能有出色表現。8月24日以來,中信30個一級行業指數,有26個下跌,領跌的是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跌幅都超過了16%。

新能源今年的表現是“過山車”,漲得多,跌得狠。

基金今年集體扎堆新能源賽道,自8月下旬以來,新能源股翻車,不少賽道基金被帶崩了。

“賽道基金因爲風格比較清晰,所以往往也能夠獲得市場更多關注並擴大規模,這符合基金公司的短期考覈,但從長期來看,當某一賽道股票出現較大波動,也會對這一類基金的淨值造成較大回撤,可能對投資者造成不利的影響。”天相投顧人士表示。

新能源基金經理大幅加倉醫藥股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當基金經理集體湧向新能源之時,出人意料,有一部分新能源基金經理逆市加倉了醫藥股。

與新能源股正相反,醫藥股今年跌跌不休,被基金經理們一路減倉。

公開數據顯示,二季度末,非醫藥主題基金持有的醫藥行業倉位降至不到4.5%,是最近幾年基金經理最低醫藥配置比例,比2020年二季度的高點降低了將近8個點。也就是說,非醫藥基金經理減少了近2/3的醫藥籌碼。

但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繼續看好新能源方向的基金經理選擇繼續加倉新能源,而對醫藥行業未來更看好的基金經理則選擇醫藥行業。

基金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部分基金經理逆勢加倉醫藥。

比如,上半年張坤增持或新買入藥明生物愛爾眼科、國際醫學、海吉亞醫療等醫藥股。

此外,從半年報的持倉來看,多位一直重倉新能源的明星基金經理選擇了加倉醫藥,包括交銀的何帥、華夏的周克平、廣發的鄭澄然、富國的楊棟、嘉實的姚志鵬、金鷹的韓廣哲、民生加銀的孫偉等。

比如,何帥管理的交銀阿爾法,2022年二季度末的醫藥倉位33%,較去年底的10%提升了23個百分點。

還有鄭澄然管理的廣發鑫享,二季度末醫藥倉位20%,同期,韓廣哲的金鷹民族新興的醫藥倉位10%,姚志鵬管理的嘉實環保低碳的醫藥倉位8%,而上述3只基金年初醫藥倉位都不到1%,但在上半年醫藥股跌跌不休時大幅加倉。

此外,周克平管理的華夏復興,孫偉管理的民生加銀策略精選,上半年底較年初都加倉了近7個點的醫藥行業倉位。

除了向來重倉新能源的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在加倉醫藥行業,本身就是醫藥明星基金經理的趙蓓、葛蘭上半年也在加倉醫藥。比如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二季度末醫藥倉位84%,較年初增加了近8個點醫藥倉位;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二季度末醫藥倉位88%,較年初增加5個點。

事實上,自去年7月以來,醫藥板塊持續調整,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9月28日,中信一級行業醫藥指數下跌40.28%,僅今年以來就下跌近30%。

如果說新能源是“最靚的仔”,那醫藥就是“最醜的仔”,2021年7月以來,中信30個一級行業指數中跌幅最大,達40%,比跌幅排名第二的電子爲-33%,醫藥行業指數跌幅多出7個百分點。

醫藥股很慘,一路跌一路被基金拋棄。但當醫藥行業還在跌跌不休時,一批頂流的明星基金經理近期已開始逆市佈局醫藥行業,甚至玩新能源的基金經理都已經開始大幅加倉醫藥,這是否意味着醫藥股已跌出性價比,進入左側佈局好時機?

綜述基金經理們的看法,去年7月以來醫藥行業大跌主要是因爲估值過高,在跌了一年多後,估值已合理,但儘管是人人在說“醫藥估值新低”、“公募倉位配置新低”,醫藥行業配置左側信號顯現,沒人知道拐點什麼時候來,是短期還是中期。僅就短期來看,基金經理認爲,在“集採”壓力下,醫藥行業存在結構性機會,比如CXO、醫療器械、醫美、中藥等品種比較受關注。

當下,不少業內人士的建議是謹慎、均衡配置。

比如,國泰君安證券認爲,目前是枕戈待旦,不急於抄底;中信證券認爲,左側信號初步顯現,右側時機仍需等待,當前建議保持倉位,耐心等待右側時機,最穩妥的入場時機預計在10月份;德邦證券認爲逆調階段,債券佔優;東吳證券陳李對資本市場持略謹慎態度,並建議投資者適度均衡行業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