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增長給國聯證券新一輪定增平添了不少底氣。

9月28日晚間,國聯證券公告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億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與此同時,其於2021年10月定增募得的50.9億元資金,已於今年上半年使用完畢,重點擴大了信用交易和交易類業務規模,爲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雙增長提供了必要的資本保障。

或許是A股市場整體行情慘淡,今年券商板塊的再融資項目並不算多,目前僅有錦龍股份、中原證券、國海證券新發布了定增預案,以及中金公司新披露了270億元的配股預案。而根據近期的項目反饋意見,融資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以及是否涉及房地產業務,成爲監管部門對券商融資的主要關注點。

70億定增募資如何分配

公告顯示,國聯證券本次募資用途主要分爲三個方面:一是擬利用不超過40億元擴大固定收益類、權益類、股權衍生品等交易業務,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擬利用不超過20億元擴大包括融資融券在內的信用交易業務規模,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三是擬利用不超過10億元償還債務,優化資本結構。

其中,國聯證券重點提到,其計劃從70億元擬募資金中,撥出不超過4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擴大固定收益類、權益類、股權衍生品等交易業務。原因是“證券公司交易類業務已經成爲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證券公司交易類業務正在向去方向化、增加多元交易轉變,整體策略更趨成熟穩定,市場競爭力日趨增強”。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2019年至今,國聯證券的證券投資業務收入行業排名由第55位躍升至第30位。這主要源於國聯證券在2019年新設了固定收益和股權衍生品業務部門,在優化整體收入結構、降低經營業績波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權衍生品業務方面,國聯證券2021年度全年累計簽約場外期權和收益互換名義本金同比增長241%,根據中證協2021年公佈的證券公司基於櫃檯與機構客戶對手方交易業務收入情況,國聯證券該項收入排名進入行業前10。

同時,國聯證券擬利用不超過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擴大包括融資融券在內的信用交易業務規模。2012年以來,以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等爲主的信用交易業務已經成爲證券公司資產負債業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2022年6月末,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達到1.6萬億元。

國聯證券認爲,在行業佣金率普遍下調的大背景下,通過發展信用交易業務,挖掘客戶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在鞏固現有通道業務的基礎上,以融資融券等類貸款業務爲收入增長驅動器,也可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國聯證券還計劃利用不超過1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償還債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該公司合併報表資產負債率爲74.96%,公司應付債券餘額爲188.47億元。國聯證券認爲,使用募集資金用於償還債務,可降低公司財務風險,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整合業務資源,推進部門協同,進而爲客戶提供股權、債券融資、併購重組、財務顧問、做市、股份轉讓及託管等一攬子、一站式綜合服務。

業績逆勢增長平添信心

除了詳細闡述募資投向的合理性,國聯證券此次推出70億定增計劃的另一信心來源則是業績。

2021年年報顯示,國聯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67億元,同比增長58.11%;歸母淨利潤8.89億元,同比增長51.16%。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證券行業營收同比下降11.4%,淨利潤同比下降10.06%的背景下,國聯證券更是成爲唯一收入、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上市券商。

拉長時間看,近三年來,國聯證券的總資產、淨資產規模等指標實現翻倍,2019年至2021年,淨資產規模行業排名由59位躍升至第39位,營業收入行業排名由51位躍升至第37位。

國聯證券將之歸結爲,2019以來,該公司在以基金投顧爲抓手積極推動財富管理轉型的同時,證券投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業務發展全面提速,行業排名顯著提升。而國內券商的盈利模式從傳統的以證券經紀、證券自營、承銷保薦三大業務爲主過渡到佣金業務、證券交易業務等並重的綜合業務模式,客觀上對券商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與行業規模領先的證券公司相比,公司發展速度較快,對資本實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國聯證券稱,本次發行將有助於公司鞏固行業地位和提升綜合競爭力,爲各項業務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利用槓桿效應進一步帶動債權融資和總資產規模的擴張,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0月,國聯證券曾非公開發行4.54億股,成功募集資金50.9億元,股份募足率約95%。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前次募集資金已經使用完畢,助力國聯證券擴大了信用交易業務和交易類業務規模。這不僅優化了國聯證券的資本結構,也爲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雙增長提供了資本保障。

此外,今年4月,國聯證券還推進實施了H股員工持股計劃,認購總金額爲人民幣6811萬元,其中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認購金額合計佔比22.29%,將公司核心骨幹個人利益和公司整體利益深度綁定,彰顯了該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券商募資更添考驗

進入2022年以後,上市券商的補血動作似乎也隨着A股市場的降溫,變得艱難起來。

Wind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浙商證券天風證券、湘財股份、國聯證券、東興證券5只券商股實現了增發融資,實際募資金額超過220億元。而如今2022年前三季度即將過去,僅有國金證券和長城證券完成了增發,實際募資金額加起來也只有134億元左右。

另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除中金公司新提出的270億配股方案外,券商板塊再無其他百億再融資項目,僅國聯證券、錦龍股份、中原證券、國海證券四家新發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金額分別爲70億元、32億元、70億元和85億元。此外,還有華創陽安的80億定增計劃已獲證監會通過,即將迎來發行。

而根據不久之前(8月19日)監管部門對中原證券和國海證券2家券商定增計劃的反饋意見,數十億募集資金的使用,是否涉及敏感的房地產業務,以及重大未決訴訟和仲裁計提是否充分,成爲目前監管機構的關注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