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尹錫悅上週密集出訪的一項收穫,是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兩國升級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在雙方所敲定的五個優先合作事項中,關鍵礦產供應鏈是其中之一。雙方計劃聯手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需關鍵礦物,並在未來數月內就此制定諒解備忘錄。

同一天,LG新能源與三家加拿大礦企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在未來幾年採購數萬噸的氫氧化鋰和硫酸鈷,兩者均爲生產電池所需的關鍵礦物。

在同期發佈的一份聲明中,這家韓國動力電池龍頭稱,近期通過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下稱通脹法案)強調動力電池原材料應在北美製造,這項法案提升了在北美建立電池原材料供應鏈的重要性。

今年8月通過的通脹法案提出,自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需有40%的電池關鍵礦物在北美或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20個國家開採或回收,纔有資格獲得每輛車3750美元(約合2.7萬元人民幣)的稅收優惠。原材料本地化的的比例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到2027年達到80%

另外3750美元的稅收優惠則與電池部件有關。從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必須有50%以上的電池部件與材料在北美製造或組裝,這一比例在2029年之後需達到100%

上述法案也被稱爲美國版的動力電池白名單,其目的是改變美國孱弱的動力電池供應鏈,打破中日韓在該領域近乎壟斷的市場格局。

據彭博NEF統計,亞太地區處於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佔總產能的79%;其次是歐洲,佔15%;北美地區電池產能今年僅佔全球的6%

面對通脹法案帶來的市場變局,中日韓的電池巨頭們正面臨不同選擇:是繼續加碼美國市場,還是觀望甚至放棄?

北美不是中國電池製造商的主戰場

科爾尼諮詢全球合夥人王懌愷告訴界面新聞,美國尚不是電動汽車最主要的區域市場,據科爾尼測算,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動力電池需求在全球的佔比均不足20%。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年增速超過30%的背景下,美國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基本面並不會造成顛覆性衝擊,影響是局部的。

據高工鋰電統計,今年1-7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233.77 GWh,其中北美地區爲40.8 GWh,佔比17.5%。亞太地區佔比接近六成,歐洲則約爲22.2%

總體而言,中國電池企業對在北美建廠擴產持謹慎態度。目前已官宣在北美建廠的中國電池企業僅有遠景動力一家。根據外媒報道,寧德時代(300750.SZ)和國軒高科(002074.SZ)分別計劃在墨西哥和美國設立電池工廠。這三家企業爲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前十強,且均握有美國車企的訂單。

今年4月,遠景動力宣佈將在美國肯塔基州新建一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規劃產能30 GWh,爲梅賽德斯奔馳供應電池產品。這將是遠景動力在美國佈局的第二座電池工廠,該公司隸屬於中國的遠景集團,此前在田納西州已設有電池生產基地。

彭博社7月報道,寧德時代正在考慮投資50億美元(約合337億元人民幣),在墨西哥成立產能達80 GWh的工廠,爲特斯拉福特汽車供應動力電池。

路透社則在本月報道稱,國軒高科旗下境外公司美國國軒計劃在美國密歇根州新建一家電池工廠,投資額可能會達到36億美元(約合257.7億元人民幣)。國軒高科曾在去年公告稱,美國國軒與一家美國大型上市車企簽署戰略協議,2023-2028年,預計供應不低於200 GWh的磷酸鐵鋰電池。

界面新聞就通脹法案所帶來的影響採訪上述三家中國電池企業,對方均表示不予置評。

王懌愷認爲,中國電池頭部企業這些年一直在評估美國建廠的選項,但是隨着兩國外交和經貿關係的變化,一些不確定的產業風險不能忽視,棋子一直遲遲未落。他提及,甚至有企業正在評估到南美洲建廠,來供應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蜂巢能源CEO楊紅新此前曾向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考慮到目前的政治環境、韓國企業的先發優勢,以及美國整車廠客戶的歷史選擇和深度綁定,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機會相對較少。

蜂巢能源也是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動力電池企業。楊紅新認爲,通脹法案對韓國電池企業是重大利好,因爲前往美國建廠的企業主要是韓國的LG新能源和SK等公司,且它們與通用、福特都簽署了鉅額訂單,並且設有合資公司。

在北美市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不少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將歐洲作爲海外佈局的首要目的地。

寧德時代目前在歐洲已佈局兩座電池工廠。位於匈牙利德布勒森的工廠今年8月官宣,總投資73.4億歐元(約合508億元人民幣),產能爲100 GWh;另一家位於德國圖林根州,是其首個海外電池工廠,總投資18億歐元(約合123億元人民幣),規劃產能14 GWh

蜂巢能源也於本月宣佈在歐洲設立第二家海外工廠,新工廠位於德國勃蘭登堡,從事電芯生產。此前其已在德國薩爾州擁有一家生產電池包的工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