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消息,爲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2022年9月29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820億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爲2.0%和2.15%,持平上日。今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

值得一提的是,據央行官網28日消息,爲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2022年9月28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00億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操作。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9月28日宣佈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成爲我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擴圍加力的最新實例。據介紹,該專項再貸款將專項支持金融機構以不高於3.2%的利率向製造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設備更新改造提供貸款;額度爲2000億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業內專家分析,當前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的前提下,爲着力擴大社會需求、加力鞏固經濟恢復、平衡內外部均衡,應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槓桿撬動的獨特作用。未來,更多創新政策工具有望研究推出,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可能進一步增多。如何以政策工具的“進”促進實體經濟的“穩”,仍將是今後一個時期貨幣政策調控的一大看點。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具有基礎貨幣投放功能,有助於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貸平穩增長,從而發揮出總量工具的作用。

業內人士解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過程中,會形成基礎貨幣投放,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形成補充。同時,由於內嵌激勵機制,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成本更低,能夠發揮利率槓桿的調節作用,促進金融資源向特定領域積聚,在這一過程中,自然也就促進了信貸投放。不僅如此,有央行資金的激勵,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能夠很快落地見效,從而可以較快發揮促進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往往作用於某一特定領域或行業,但結構性貨幣政策並非單打獨鬥。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產生的綜合效應,可能並不比單純使用總量工具要弱。

人民銀行8月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創設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達10種,已動用的規模約5.4萬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考慮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槓桿作用,預計可撬動的信貸規模數倍於此。

由於利率更優,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過程中,還能起到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效果。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相容機制,可以精準滴灌實體經濟並釋放基礎貨幣,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平衡政策的提前量和冗餘度。”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