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锂都宜春,又迎来赣锋锂业加码投资,一个300亿元项目。

9月28日晚间,微信公众号“宜春发布”消息,当日,赣锋锂业宜春项目签约仪式在宜春迎宾馆举行。这标志着投资300亿元的赣锋锂业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产业链配套项目,正式落户宜春。

宜春正成为新能源巨头扎堆之地,此前相继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加入。

加码投资宜春

赣锋锂业宜春项目,构建了采选冶、正负极材料、新型锂电池的全产业链闭环格局,在赣锋锂业发展布局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助于宜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注入强大动能。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介绍,赣锋锂业作为宜春本土发展成长起来的企业,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在宜春建成赣锋锂业又一重要锂生态基地。

据悉,赣锋锂业扎根宜春近20年,先后成立了奉新赣锋、宜春赣锋等锂生产基地,由小型金属锂加工公司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企业,金属锂销量占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

9月28日晚间,赣锋锂业公告称,赣锋锂业与宜春市政府于近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新型锂电池、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从合作内容来看,赣锋锂业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年产30GWh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年产7000吨金属锂项目、在奉新县投建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及锂矿采选综合利用项目、在丰城市投建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项目。

同时,赣锋锂业与宜春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宜春市政府全力保障赣锋锂业的原料需求,按照项目建设实际进展适时公开出让宜春范围内的原矿资源。合资公司参与竞买,依法取得采矿权。

赣锋锂业表示,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保障公司锂资源供应,扩大公司锂盐和锂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体化战略。

新能源巨头扎堆宜春

号称亚洲锂都的宜春,已经不是首次迎来重大项目。

8月15日下午,宜春市政府、宜春经开区、宜丰县政府、宜春市矿业公司与比亚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比亚迪拟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

这是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之后,又一家落户宜春的全球新能源头部企业。

宜春市政府官网介绍,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其四一四矿藏有锂、钽、铌、铷、铯等多种贵重金属,是世界上最大的锂云母矿,开采量占世界70%以上。在国际上争相停产汽油车的背景下,宜春市的锂资源更为宝贵。

2008年,宜春提出了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目前,宜春市共有新能源(锂电)产业链企业146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在建锂电项目100个,总投资1214.79亿元,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19家,涵盖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闭环产业链条。

近年来,宜春市全力推动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加速突破、加速裂变,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碳酸锂基地、国内重要的正极材料基地、国内最大的负极材料基地、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基地、国内重要的锂电池应用基地、全国知名锂产品交易中心。

赣锋锂业持续“抢矿”

除了宜春项目,赣锋锂业作为锂矿巨头,近期持续加大抢矿力度。

9月27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对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增资9.62亿美元,以9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0722计算约合人民币68亿元;拟对领能锂业增资3亿元。

总结赣锋锂业的上述动作,均是在抢夺上游锂资源。而近期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攀升。生意社数据显示,9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51.4万元/吨,再次站上历史高位。

其中,赣锋锂业对于赣锋国际的增资,对应了7月12日通过的一份收购议案。

赣锋国际或其全资子公司,计划收购Lithea公司不超过100%股份,收购总对价不超过9.62亿美元,收购总对价包含Lithea公司全部股权价值及公司将承担的Lithea公司相关债务的价值。

Lithea公司主要从事收购、勘探及开发锂矿业权,旗下主要资产PPG项目是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锂盐湖项目,包括Pozuelos和Pastos Grandes两块锂盐湖资产。

PPG项目规划一期年产3万吨碳酸锂产能,并视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情况而定,产能可扩建至年产5万吨碳酸锂。

梳理可见,自2016年至今,赣锋锂业已对赣锋国际增资6次,并且每一次增资几乎都涉及对锂矿的布局。

而此次增资的领能锂业,主要从事碳酸锂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生产线经过两个月的设备调试后已投产运行,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万吨碳酸锂产能。

9月28日,赣锋锂业在互动平台称,公司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年产4万吨碳酸锂项目正在建设中,已于8月开始单模块调试工作。待安装调试工作完成后投产,预计在2022年底至2023年上半年,逐渐释放产能。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